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评论
3  4  
PDF 版
· 批判美术界理论文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批判美术界理论文字
■陈健强
  今天,中国美术界理论(含批评)文字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但时间虽然已经进入到了21世纪,社会已实施文化战略这样一个强劲发展的大国中,我们的文化结构、心理结构还到处存留着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思路,还有很强大的跟不上形势的习性,美术界还有理论批评家做着上世纪的梦。换句话说,美术界的理论批评文字相对于社会各层面的发展,整体进展不大。甚至是不少的批评文章还存在歪曲理解发展的宏观思路,没有考虑经济文化战略,未能更好适应社会的变化,从而造成读起来晦涩难懂和一些不适时宜的语调。

  今天有一个道理:以为看书看不懂是自己不够聪明。其实,有些看不懂的书不是自己不够聪明,而是作者写得差。比如一本写风水的书,把“风水”写成“环境六维系统论”,书中注入作者很多自创的概念、名词,并硬要写得学术味。殊不知,同样内容的风水书满街可见,并且只有初中水平都看得明明白白。这是比方我们艺术界理论批评文字存在的毛病。我这样说,可能要得罪很多人,因为这是他们的饭碗。

  本文虽则不是反对理论家研究高深的理论,但也绝不希望研究出的高深理论只有高深人士看的懂,甚或连高深人士也看不懂,其实质是作者本人也未必懂。那些毫无条理,章法混乱,漫延像个人脑袋思维一样的文字实在是自欺欺人。我以为,高深的美术理论说出来起码要让美院学生听得懂,正所谓“大道至简”、“真理是朴素的。”就像看贡布里希(当然,也是范景中翻译的好)的理论书,看起来多么明白易懂。

  很多美术批评家文字上的一些思维也太专门了,缺乏横跨几个专业的思维,结果导致文字走向专业学名化的误区,对于理论文字这种需要广为传播并且更多是针对画家、观赏者传播的行当来说,跨专业想想其他专业的学名就不能太过卖弄了。比如《蒙娜丽莎》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好在哪?对于一个不懂绘画的人,给他讲色调、肌理这些专业名词是无用的;再比如,医学上的杀真菌药,如果写成“硝酸咪康唑乳膏”,生物学上的鸡蛋花树写成 “龙骨草”,谁懂?所以我们的艺术理论批评文章,不要太卖弄学术味,本质内容是学术就行,空有学术其表,败絮其中就糟糕了。

  概括出美术理论批评文字,有“四宗罪”:

  一是,通篇在发明新词汇的文章,概念满天飞,令人费解和莫名其妙,要看明白简直要系统研究作者所有的文章及思想发展脉络才稍稍弄懂其中一二,也已属万幸。试问读者中又有谁为看懂一篇文章而详细研究一个作者呢?简直是匪夷所思。

  其二、一些文章简直就是卖弄哲学和所谓学说,堆砌国内外著作。问题是那些哲学家、理论家又有多大代表性呢?那些言必哲学、言必古人、名人、洋人的人,是想当然地要别人认为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问渊博。

  其三、是文字晦涩难懂,学术文章连学术人都看不懂,其居心何在?由此恶性循环,学术文章缺少读者,造成很多学术人都不写学术文章。

  其四、相对于社会、文化、经济的进步,我们很多美术教材理论文字近30年来在用字、用词、句子、结构、笔法、语调、语气上变化不大,甚至没有变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来看其他行当的文字发展,比如广告行业文字发展,广告语用几个字概括整个楼盘,甚至概括了精神内涵,如“运动就在家门口”,几个字要多概括就有多概括;要多生动就有多生动;要多活泼就有多活泼,生动传神。

  我们再看金庸、古龙的小说,很是吸引,而理论批评文字为什么不可以写得那样生动活泼兼有趣?为什么不可以大量引用甚至只用俗话、哩话、典故?为什么不可以把艺术界写得故事性、文学味?难道一定要清高一定要学究?也难怪美术界这么些年来在社会上各种领域中不显眼,繁荣程度明显落后于经济、电影、音乐。我们再来看经济学的文字,经济学家吴敬琏、郎咸平、京城四少、张五常等把深奥难懂的经济理论写得通俗易懂,能广为传播,甚至于朗朗上口,从而成为明星理论家,并超出本专业领域成为社会大众明星,并且学术上国际认可,民间一般知识分子也看得懂。这些明星促进了经济学从而成为时代的显学,而我们美术理论批评界风物尽宜放眼量,想想经济学家,想想他们为什么能在一般社会大众认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界中成为大众明星,巡回国际间讲学。我们再来看这近30年来的一些歌词,黄霑的歌词,“苍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北京崔健的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个世界变化快”,多么的深入人心,多么的广为传播,多么的时代声音。对比美术界的文字,根本没有多少脍炙人口的理论口号、文字,甚至篇章。美术界只有陈丹青冲出专业,成为跨专业的学者明星,对美术界有照耀作用。但他只是偏向于搞文学,不算是提出理论的理论批评家。我们美术界的理论批评家要跨出专业去,就知道什么叫自惭形秽。呜呼!

  为什么经济学、广告词,歌词的文字远远超出美术界,皆因这些文字能吸引大众,大众有看头。相比之后论断,我国美术界的理论批评文字太枯燥无味,死水一潭,缺乏文学性。呜呼!

  我们的社会已不是一元论的社会,而是呈多元发展,艺术家在体制内的全国美展能成名成家,并创作出经典作品及篇章;体制外的市场经济也能成名成家,并产生举世闻名的脍炙人口的作品。那么,我们的艺术理论批评、教材是不是相应地做出改变,皆因那种在一元论语境下的文章,对于日新月异的背景变化,已是“语”过境迁了,安得能无动于衷?呜呼!

  自“五四”运动以来,整个中国全盘引进西方各种先进科学,美术理论批评也受数理化论文影响。早期的影响是很好的,科学性的。比如论文在样式上有:内容提要、关键词、论点、论据、论证、结束语、参考文献、注释,还讲究数据实例,开篇第一是讲概念、名词解释等等,但发展到如今,也太过死板地调入西方的哲学论述特点了,反而对待传统好的东西像倒洗澡水连孩子倒掉一样。并走向了极端,走向了论文的套路,并形成新的八股文,呜呼!

  再加上卖弄各种新奇的概念,盲目引入新名词写成的理论批评文字,把我们读者一下子抛上半空,如坠云雾,一看就有拒之千里的感觉。这还不止,引用那些不知出自哪里的哲学家及学说,完全在哲学史里找不到,冷僻到只有哲学专业的人才研究到,又一次把读者抛入云端。再呜呼!

  概而述之,要清理美术界理论批评文字,不能就文字说文字,要用纵向思维,要站在全球的角度,把理论文字放在全中国这个国情来分析,放在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国情来分析,并以战略的眼光来分析。还要站在哲学的高度,跨专业跨学科地看,一里通百里明地看,我们的艺术理论包括批评文字需要批判,需要反思。

  当今美术界理论文字要反思,要清算上文提到的四宗罪。这个时代是急速变化的时代,正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年代,很多大文豪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改写白话文,比如鲁迅就提倡并力行白话文。还有之前的梁启超,为了适应社会改革,把写文言文改为写白话文,而且他为了思想理论得到更好的传播,把白话文写成(当时的)通俗易懂,并旁征博引形成“报章体”,并成为文章体裁的典范,这在当时难能可贵!而反观今时今日美术界的文字,写得那么晦涩难懂,难道不应来一次文字“起义”么? “倘若对大众文化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只会使一个研究当下文化的人丧失必要的学术敏感度。”(鲁虹语)还有,我们的文字佬,也要思考一下易中天,“当年明月”的文字为什么这么受全国读者欢迎,这可不只是通俗,这可是今个时代的要求啊!

  我以为,社会多元化的变化及艺术界存在媒体、图片广为传播的今天,美术理论批评文字应以受众范围广、让人容易看明白为主。就是少跟别人讲《三国志》,要讲《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才是路人皆知。

  美术理论批评文字本身的功能就是对艺术进行指导和引进,使得广为传播,也很需要指引,特别是先锋作品,不是要让全民接受吗?把文字搞那么复杂,用什么去引导,用什么去推广,用什么去传播,让谁接受呢?

  从文化思想层面来说,西方的哲学讲究哲理、实证、数据罗列,就算一个细节都要筚路蓝缕描述。反观我国两大文化思想高峰,一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诸子百家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渊源,是讲究意会,讲究感悟的,当中的理论阐述特点是引用生动易懂的文字,语言上也多是学生记录老师的口头语。众所周知,口头语写成文字读起来是朗朗上口的,而喜闻乐见的典故也是显浅易白,一个自相矛盾,一个叶公好龙,一个南辕北辙,一个塞翁失马就可以把晦涩难懂的道理说明白。毕竟这种文字样式也流传了几千年,能扔掉么?当今美术理论界,这些优秀的行文传统反而被抛弃了。要捡回一点的。而且这样写理论批评文字跟西方文字的阐述模式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还有,很多人认为理论批评文字一定是枯燥无味,殊不知理论批评文字也不排斥文字上的“锦衣玉食”,也不乏语言丰富多彩,这在古代的思想、理论著述里不乏常见,如《战国策》里面的记载,为什么今天就一定枯燥无味呢?

  还有人说,文字大师写的文章多是平实中见秋色,于无声中听春雷,并以内容为主,不要太过花哨。但苏东坡曾说(大意是):“青年写文章可以龙蛇之势,到晚年会趋于平实”,这是一个境界,这是说要全面地看文字的内容。

  美术理论批评文字在笔法结构上可以用生动易懂的比喻、暗喻来阐明道理。此类通俗易懂的开头让一般读者明白个大概,可以触类旁及。接着用西式的论点、实据、数据来论证。这些个论证是让想深究下去的人士看个明白。这就是面向传统树大根深的一面,再走向科学发展的中西结合。

  理论批评家不要老是把美术论文写成“现代八股文”。文体上可以用短信式、散文式、随笔式。当然要有文字特色。运用诸子百家常用的文字模式,运用生动易懂的典故、传说、哩语、俗话,并注重意会的文体来阐明深奥的艺术哲理。并以广为传播深奥难懂的美术理论为主。

  字词句上可以学习广告文字,电视文字等传播面广而深,涵盖面多而泛,还要学习经济学文字,学习武侠小说文字,学习诗词文字,学习歌词文字(比如诗人海子的诗),有了这些生动的文字就能使读者很好明白,再衬数据实例论证,就恰到好处了。

  语气语调上可以像广告用语一样让读者朗朗上口,可以喊口号一样使读者产生共鸣,可以像古代的讨伐檄文一样,使读者群情激昂并热血沸腾!这应该是理论批评文字需要达到的效果!总之是可以不拘一格,以达到目的为主。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歌喉,反思、颠覆和再生,是促进美术理论发展的历史规律,美术理论发展了,艺术全面的发展必将如虎添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09 批判美术界理论文字 2008-5-31 48256DEA008181F54825744A0022A6F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