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评论
3  4  
PDF 版
· 斯人已逝 丹青犹香
· “大花鸟精神”的启迪
· 生命的光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生命的光华
“乡村画家”王启民
■杨松林
  我称王启民是一位“乡村画家”,是因为他的成长、生活、工作以及艺术生命总与乡村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和情缘,可以说他是一位在山东乡村土生土长,完全靠自己的才能和勤奋自学成才的画家。他的作品充满着人生的光彩,早在1964年,他的处女作——连环画《乡村女教师》,就以清新明朗的格调,表现一位清纯质朴的女教师和一群渴求知识的乡村孩子之间纯真师生情谊的生动形象,开启了他在艺术上的“乡土现实主义”的路子。他把关注的焦点明确定位在人生和人文情结上,通过来自生活体验而有感而发的作品揭示人的真实心灵,难怪华君武先生看到《乡村女教师》之后,会情不自禁地连连称道。王启民在从事大量的群众文化工作的间隙里,相继创作出近五十本不同题材的连环画和不同类型的作品,走的是一条立足本土、关注现实、遵循从生活到艺术的规律的创作道路。因此在他那数十本连环画的后面,则是难以计数的来自生活和自然的速写。

  王启民绘画的突出特色不在技巧,而在用简洁精炼的、质朴自然的线条抓到的生命形态和生命气息。在这当前美术领域因长时间在形式语言上的补课性努力所造成的对技术因素的偏爱,而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冷漠,以致出现一些言之无物、言不由衷、雕饰做作、无病呻吟之类“空壳化”的艺术现象而言,可以说是“一股清泉流进人们心田”。尽管艺术形式也是艺术生命的一部分,但真正有生命的形式也都来自艺术家对生命的体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曾多次在一起办展览搞创作,深入生活始终是必修课。一些青年画家十分仰慕他的速写功夫,总是备好自制的速写本请他作示范。于是我们常常看到他选择一个人群活跃的地角,或者一个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街口,就这样,凡在他眼前闪过的生动形象,转瞬间便通过他手中的那支“神笔”源源不断地流进成本成本的速写中。

  王启民对于我们始终是一个谜。这位15岁因偶然显露绘画天赋,被县文化馆破格录用,全靠自学成才的“乡村画家”,其独到的创造才能和独特的治学道路,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他没有得到进入专业院校科班学习的机会,却在一所没有围墙的由社会、人生、自然构建起来的大课堂里,得到超常的磨砺和开启,从而练就了一个专业画家所要具备的功力、素质和修养。他有超群出众的敏锐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惊人的形象记忆力和随心所欲的艺术表现力。这既得益于生活大课堂的锻造,又使他能如鱼得水般地面对大千世界,通过长期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从而使他的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郁的生命气息。那些魅力感人的作品常常来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凡人物和事物,但他以自己独特的审美发现和与之心灵撞击突发的灵感,以及能将生活形态物化为艺术形态的神来之笔的表现力量,为作品注入了神经和灵性,从而实现审美创造的超越。这也许是他成功的秘密。

  1990年在邀请他来山东艺术学院授课、举办画展时我曾谈到:他走的是一条在大千世界中捕捉活的形象的创作路子,凡熟悉他的人无不被他那惊人的活的造型能力所折服。几十年来,在他手底获得艺术生命的形象数以万计,几乎可达他所居之地全城居民之数。仅此展览的有限画幅便活跃着百余生灵。王启民给了我们一个万物俱生、充满生机的世界。你不仅可以从中听到朗朗歌声、盈盈笑语,也可以随之神游南北东西,去领略五岳神韵、异域风情,甚而去追踪那久已逝去的、却依然活着的世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07 生命的光华 ■杨松林 2008-6-21 48256DEA008181F54825746C002D779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