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画家
3  4  
PDF 版
· 画坛春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画坛春风
——陈仕彬书画艺术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主持·程大利
  编者按:出席陈仕彬书画艺术座谈会的理论家、书画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百余人,会上发言的理论家、书画家30余人,会议持续了近三小时,限于篇幅,摘其一二刊登如下。

  程大利(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著名画家、理论家):陈仕彬书画展学术讨论会现在开始!受仕彬委托我来主持,我对到会的同志表示欢迎。希望大家不拘形式,踊跃发言。使我们这次研讨会学术涵养高一些,下面请大家各抒己见。

  孙 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著名美术理论家):今天有机会参加这个活动,很高兴,新碑给我打电话说这个事很有意思,画得很好。陈仕彬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非常有内涵和水平的人,的确也画得很好。

  今天看到仕彬的山水画,我觉得面貌较之上世纪80年代更加丰富了,气派也大了,深度也加深了。我觉得像陈仕彬这样的作品,对传统的理解,对传统的吸取,是比较到位的。在绘画的因素方面,比如语言符号方面他都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生活和自然的东西。他一方面非常重视传统的学习,你看他早期20来岁时候临摹的作品等;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他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把时代精神和当代审美取向很好地结合进去了,不是那种以奇以怪来华众取宠的创新,非常自然,值得倡导。

  他传统的山水里头很突出的是线条质量,他将书法的线条质量转换在绘画中,很多画是写出来的,不像很多人是涂出来、刷出来的,这是他的画耐看的重要原因。陈仕彬很善于吸取传统中的精华,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四川这个地方的景观除了大西北的沙漠没有、戈壁滩没有,可以说包括了中国山水最好的最全面的环境,他画的大山大谷非常丰富,素材非常好,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看到很多古人和今人都没画过的大景象。像《山中一夜雨》,很多的瀑布,我看是很成功的。九寨沟的水当然很丰富了,但是不好画,像他这幅《山中一夜雨》的手法以及对自然的观察体会都有了,非常精彩,很难画到这种效果。书法中,他的行草书我看很好,比较规范,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没失个性。他书法的笔法也影响他的绘画,所以你看他的山水里面有很多他行草的笔法。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要很好地研究,这种转换对他的艺术有很好的影响。最后,如果在面目上稍微丰富一点则更好。

  刘龙庭(《中国书画》副主编,著名美术理论家):今天参观了陈仕彬先生的大作,陈先生是四川人,不由得叫我们想到这一次空前的大地震,此次展厅中最大的一幅作品叫《众山皆响》,我看了跋好像跟此次地震有关,这幅画感觉很有气势。古人云:能作大画者优才也,在一般的展览会上往往是小品居多,在画店里,这几年小构图、小趣味、小格局居多。仕彬他的个子不高,但是他的魄力不一般,作品气势不一般,这给我很深的印象。

  再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仕彬书画兼善,我做编辑18年,我们的前辈总是把画跟书法并列起来,前人讲有笔有墨谓之画,刚才程大利讲关于笔墨的论述我也很有感触。仕彬在一楼引用了董其昌关于仕人作画的论述,我看仕彬不仅重视笔墨,还重视笔墨内涵和人格修养。20世纪以来中国画大量地运用了西方的画,特别是素描、水彩、油画等等,一些理论家提出了多元的格局,中国画好像怎么画都可以,有中西融合、有实验水墨,从总体来讲我是同意的。但是中国画跟西洋画毕竟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首先是从笔墨开始,其次是由笔墨展开的整个文化系统的区别。不知道笔墨的画家妄谈中国画。仕彬从20来岁就很重视这个中国画和书法的关系,他有悟性,而且很执着,我看到楼上展示了很多的书法,他的书法和绘画齐头并进且都很优秀,我认为他是继承了中国画家的优良传统。

  仕彬的大画很有气势,特别是丈八竖画,我很少看到。而且控制得很好,笔墨浑然一体,气韵生动,非常难得。而他展出的一些长卷也画得很生动,内容丰富,整个展览效果很好,让人看了很新颖,印象十分深刻。仕彬今天刚过不惑之年,来日方长,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很大,我祝贺他。

  陈 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今天这个开幕式很特别,各界精英都有,研讨会也很丰富。我想起一些很巧合的事情,一个就是四川地震,陈仕彬是四川人,另外今天是5月25日,而5月22日是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总结的那一天,还有是这个展览广泛的社会效果,我觉得很吃惊。这些都让我想到艺术社会性的问题,这个很重要。当年毛泽东很强调艺术为工农兵服务,艺术走进生活,为社会服务。

  刚才听前面的同志讲他一直组织艺术的社会活动,尤其是青少年的活动,仕彬同志这一点非常好,这也是一种奉献,看来他一直是走在前面的。我想今天有这么多社会各界的精英都来参加他的画展,这也说明他以前是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个对当前的现实意义就更大了。应该给所有的艺术家一点点的提醒,关心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一点很好,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是我感受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也认真看了他的一些作品,确实仕彬同志是很勤奋的画家,他19岁临摹的画还留着而且还保存得很好。他比较重视的传统这一路,这个很重要,尤其百花齐放以后我们很多人经过一段摸索确实觉得最后的功夫还是得落在传统上,这一点看得出来他奋斗的轨迹。我也认真看了一下龙瑞同志的前言,说他整个绘画有过一个转型的阶段由重视线变成线墨并重,再到浑论的境界,这是很难得的,很多画家很难做到。再一点就是书画兼修,并且都做得很专业,这为今后取得更大的成果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祝贺他取得更大的成绩!

  费新碑(北航新媒体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我今天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一谈感想,我一看这几幅大画给我吓住了,这么大的,而且题目很好,《众山皆响》,这一响跟四川的地震又联系上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大家都知道四川的山水很灵秀,丛树青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的确很有味道,但四川还有震撼人心的大山水就是这次大地震的区域或者说就是仕彬这张大画所表现的地方,让我十分震动,那种气势冲人而来,这是我从未在美术馆感受到的山水画气势,我想没有大气魄难画这样的山水。

  那么,仕彬的气魄从何而来?这得从四川人说起,四川人对于北方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敬畏,有一种想走出四川这种感觉,这是很强烈的。尤其是搞人文或者搞美术的人都希望接上中原的大气,我在他的画面上已经强烈地感受到这种信息。我看他到北京以后已经接上了北方的阔远与豪气,并且在作品中已有很好的表现,不仅有四川山水的俊朗,更有北方的沉雄。我总觉得在北方的四川画家好像都接上这个劲了,我想这个可能是仕彬有一种内心的冲动,冲破了地域,到了中原大地以后接上了这种气魄后所呈现出的绘画大气象。所谓孟子讲的务养浩然之气,气是生命之源,更是治学从艺之本。蜀人养浩然之气很不容易,光在四川是养不出来的。在与仕彬多年的接触中以及在他的作品中,我强烈感受到他正在养就的浩然之气,这种气势必将让他走得更远。我预祝他成功。

  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教育培训中心主任、著名书画家):今天在这里主题是仕彬的书画,在谈仕彬的书画前很多朋友未必清楚,陈仕彬尽管在很小的时候在绘画的道路上进行过很多刻苦的努力,奠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相当长的过程中他却同时在做另外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的贡献我觉得未必比他今天做的书画小。就是他这些年来在为中国少儿美术教育作出的贡献我觉得应该是巨大的,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的主题,我就不展开说了。

  我看到仕彬的书画我很震动,我想谈三点:第一就是他的书法性,第二就是他的书写性,第三就是他的抒情性。这个书法性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书法本体的问题。我们知道一个中国画家如果没有书法作为基础可以这样说这个画家是不可能走得远的,在历代杰出的绘画人物和大师当中没有一个没有解决书法问题而有最大成就的。既然仕彬他的书法性能够很好地表现和表达出来,我觉得这是他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很难得的一种优势。第二个就是书写性,中国画是写意画,写肯定是书法这一部分,但是我们很多书法家具备了书写的能力,但他未必能够转到绘画里头来,能不能把书法性转到绘画中体现书写性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得到的,仕彬在这个问题上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把书法性和书写性这两个问题很好地融合起来,我觉得这又是他的一种优势。

  第三就是抒情性,一般来讲画家肯定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丰厚的人,但是如果没有前两者的基础的话,他就是满腹豪情也未必就能书写出来。我和仕彬的接触过程当中,他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热情,这些我觉得都是他能够在绘画当中把这三者高度地发挥和融合的基本因素。

  这三个“性”加起来的话我觉得这里头又有三句话,第一个就是气韵,第二就是气势,第三就是气象。那么气韵对应的是什么呢?就是笔法,而笔法在哪儿呢?就是在书法里头。有了好的书法这个基础,气韵在他的绘画里头那就显现出来了。第二个是气势,其实就是墨法,我从仕彬的绘画里头感受到了从他的墨法里头成长出来的气势。再一个就是气象,气象就是对画面的总体把握,这个总体把握带着人性和人格,带着人的气质性格的属性,所以他的绘画总体的画面是非常地和谐和大气。而且气势、气象移出了画面,构成了天地相接的一种气象,我觉得这是仕彬绘画艺术的高妙之处和震撼人心的地方。

  陈仕彬是泸州人,我就想到艺术界的王朝闻先生、蒋兆和先生、凌子风先生等也是泸州人,我不是把陈仕彬拿去对比,我想有一句话我想说出来:出过大师的地方还会出大师,有过杰出人物的地方还会出杰出人物,我相信泸州这个地方山川、地势、人文所有的一切,从这儿成长起来的人有无限的潜力。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著名美术理论家):仕彬我们交往有10年以上了,因为他原来办公的地方就在我们国家画院里面。我对仕彬是非常佩服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偶尔看到他画的画,我以为他就是随便玩玩而已,最后河北出了一本画册,看了后很吃惊,感到他不是玩了。今天看了这个展览,印象更加深刻了,我觉得他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画家了。

  他的书法水平这一点刚才大家都讲到了,再一个他画中国画的时候他不是用西画的观念套中国画,他是用中国画的观念,中国画很注意的观念就是哲学的因素而不是科学技术的因素。所以说看他的画很亲切,有味道,这是我看他的画册和今天这个展览的感受。刚才几位同仁说到有一些作品的面貌表现的一些重复问题,我觉得这是太正常了,毕竟他才40多岁。

  我再讲另一个问题,就是他把传统中国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和自然山川,尤其他所处的四川地貌的一些东西能予以巧妙地结合上去了,把传统的笔法意韵和四川的自然山川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中国画都是表现北方的;另一方面就是表现南方的小桥流水什么的,它比较清秀,而我们真正能看历史上传世的表现四川雄秀一面的山水画还真少,要说好的话就是黄宾虹的东西。而仕彬在他很少有可以借鉴的基础上,把传统的东西有机融合在画面上,表现出这样一种浑茫大气、雄秀俊朗的四川山水,这个我觉得是仕彬的一个不小的艺术成就,某种程度上讲是对中国山水画的一个贡献。

  胡小伟(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教授、著名文化学者):我想从另一个层面谈谈,那就是诗书画同源,诗是立意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么一个“立意”,那么笔墨就是笔墨,很难提到艺术这个高度上。四川是个充满诗性的地方,有一种说法就是凡是到了四川诗风就长了。仕彬是长在四川,我从他的绘画里看到了诗意,让我很有感触。从整个中国的绘画史来看山水和诗歌有着很多联系,尤其是山水画和山水诗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特别讲题跋。画讲画眼,诗讲诗眼,画上的题诗和画本身应该是密不可分的,仕彬的作品上的题跋除了书法优秀外,其传达出来的诗境、画境让我印象甚为深刻。

  常锐伦(首师大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教育家):我个人看他这次画展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笔墨非常滋润和浑沦。这是我以前从来没看到过的。当然,用笔洒脱那是笔上的功夫,整个画面我感觉非常滋润,就像水中墨一样,这个给我印象非常强烈。这也可以算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黄宾虹毕生追求浑厚华滋,我看仕彬的笔墨在华滋上这点做得非常好。当然诸位专家,希望这一个画展中看到多样的面貌,多样的风格。但是这里面我也想说另外一个观点,我想仕彬年纪还比较轻,这一种特点要把它画到极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也希望把你个人特点画到极致,这是我首先的一个希望。

  仕彬的画以前我也见过,但没有这次强烈。这次我是强烈地感受到你的绘画特点,这是你的最大优势,你千万不要向这个画家靠,向那个画家靠,要画出你自己来,而且画到极致,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巨大成功。

  张仁平(著名策展人、诗人):仕彬,我希望你是一个来自独特家族的一个个体,艺术靠的是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凭你的综合实力我希望你要不断超越,为这个领域走出一条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路来。超越的动力是爱,只有有爱心的人,爱这个时代,爱你的尊严,爱这个领域,就像你对“大道堂”的解读一样,“书画是小道,而生活就是大道,只有将生活学好的人才可内化为大道”。我再补充一句是“只有有爱心的人,才可能将生活学好”。我希望你随着这条道一直走下去。

  马相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我感觉到陈仕彬有大道这样一种志向,这样一种理想,我相信他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是可以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可以相信他将能够最终成为一个很大的大师,为什么可以对他寄予厚望呢,我认为是他的观念,他的思想,还有是他独特的成长经历,这种大道理念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我们现在通常在学术领域强调现代性,有一个美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叫《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这本书讲的就是我们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现代性。这种现代性在陈仕彬的作品里面他很好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了,这一点我非常有感触,我们现在的中青年画家很缺少这种东西。

  书画界的追求,从思想上、从审美上、从艺术上最根本的特质到底是什么?这一点我觉得从宏观上讲是迷失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书画发展的动力有很大的欠缺,这种动力不能把它简单归结为市场的因素,书画内部本身的艺术的审美的东西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个才是我们应该产生忧虑的,这种内在动力寻找的方向之一就是传统,中国文化要真正能够以很强盛的气势立足于世界,在全球化当中最终能够使中国文化全球化,我觉得必须要真正地寻找到总的发展方向才有可能,而仕彬书画中贯穿的“大道”理念,让我看到了书画界的一丝曙光。

  (下转第2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20 画坛春风 学术主持·程大利 2008-7-12 48256DEA008181F5482574810031358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