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视点
4  
PDF 版
· 第三届北京
双年展的特色
· 艺术奏响奥运序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艺术奏响奥运序曲
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幕
  本报北京讯 记者 王凯 7月8日,为配合奥运会而延期一年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揭幕,至此,以“色彩与奥林匹克”为主题的2008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正式与观众见面。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中国文联常务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冯远、杨志今,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中宣部干部局副局长齐鹤茹,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廖奔、白庚胜,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大为、王明明、潘公凯、杨力舟、尼玛泽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领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西奥巴尔德女士,来自奥地利、法国、希腊等多个国家驻华使馆的公使,携手300余位参展艺术家,一同出席了上午的开幕式。位于王府井附近,作为第二展场的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也于当天下午面向公众开放。

  本届北京双年展共设有12个奖项,分别为3个最佳作品奖、6个优秀作品奖、3个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当晚,颁奖仪式在北京饭店举行。经过中外评审的综合评定,12件中外艺术家的作品脱颖而出,其中卡罗尔·福伊尔曼(美)的《幸存的萨丽娜》、万娜·鲍尔斯和罗伯特·约翰逊(瑞典)的《微小的外形》、哈维尔·马林的《等待置换头颅》获得最佳作品奖,而中国艺术家曾成钢、刘庆和、王冠军分别凭借《莲说》、《临池》、《锦瑟年华系列7——多雨季节》获得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

  从本次获奖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不难看出,以“色彩和奥林匹克”为主题的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对以体现体育题材为内容的作品情有独钟。获得最佳作品奖的名为《幸存的萨丽娜》的作品,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作品把握了一位泳者瞬间的安详姿态,作品异常宁静唯美。在参展作品的最后遴选阶段,第三届北京双年展组委会还紧急特邀了11件反映抗震救灾题材的作品,以纪录今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动人场面。徐芒耀、王沂东、杨飞云、徐唯辛、何多苓、朝戈、冷军等国内知名艺术家,都参与了此次反映抗震救灾美术作品的创作。这些国内知名艺术家的加入,一定意义上也丰满了本届北京双年展的参展群体。

  比较于其他类型的双年展,本次双年展依然将架上绘画和雕塑作为入选主导因素。不过在最终展出的作品中,本届双年展对展品尺度的把握,要较前两届宽松许多。同时也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在架上绘画方面,尝试新的绘画材料和形式的作品多了起来,而部分雕塑作品也明显具有向装置延伸的特征。

  本届参展艺术家,由于缺少像上届的安塞尔姆·基弗、阿图罗·里维拉、托尼·克拉格等国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且展览空间过小,数量过于庞大,展览看罢一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不多。特别是部分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照搬照抄波普艺术、抽象主义等西方美术流派作品,痕迹明显。双年展国际策展人温琴佐·桑福也认为,比较中外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更有优势。另据他称,部分国外艺术家已经是连续三届参加了北京双年展。

  7月9日,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饭店召开。与会学者、艺术家就奥运与美术、架上绘画与雕塑、北京双年展的价值与意义等议题展开了一系列相关讨论。相较于上届,本届双年展活动周期整体有所压缩,研讨会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了国外学者与艺术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1 艺术奏响奥运序曲 2008-7-12 48256DEA008181F548257482000E1C8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