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篆刻,为史而生,又在承载人的见识中形成自己一门独特的艺术,可称之为最早的文字使者,最深的文字底蕴。且篆刻之工具及其有形之借石,皆具坚硬之性,其演变与发展之历程中,便随着篆刻之人(家)的代代投入,亦渐渐形成一种金石精神,且其精神又大都被借喻为一种民族精神的美学范式,于此,篆刻之学,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质与中华民族之精神的一种内涵的日渐增深与外延的不断丰富与拓展。物化的美学在其文化的浸淫下不断闪烁出时代的璀璨。
中国决没有一个有识之士会说不曾受到过中国文字的影响,中国文字的派生源在于古文字,而古文字自身的存活及其成其融铸历史的珍奇瑰宝与高雅艺术,正在于篆刻及其篆刻家们的生命刻痕。这是铸字的历史,也是历史的铸字。篆刻,以其东方艺术独特的魅力,似江河之绵延,如群山之巍峨。文字,也在篆刻的动态中表达着对人的诚挚。
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西泠印社,是中国印学的代表与象征。国学巨匠著名书法家张宗祥先生,自1963年担任西泠印社的第三任社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社长),至今已45周年。为纪念,更为弘扬中国印学,我们特举办了这次全国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印章是形,但印章又不全在于形。中国自古就有形之下为器,形之上为道之说,印章之于篆刻艺术,其分界岭亦在此。无形不成其章,单就形又会陷于器之下。形既是道之初开,却并不能终其升华,唯有间入思之深意、情之律动、命之起伏、神之入化,方能成其艺术,开其境界。小小一方印章,实是大大一片天地。于此,拭目今日邀请展见之报端的作品,说有刀,有石,更有笔有墨,不为过也。观其风格,豪放、雄强或端重、工稳有之,清丽、隽秀或朴拙、逸扬亦谓夺目。其作者个性的弘扬与求乞传统素养之饱满,充分印证着自秦汉与明清的二大篆刻高潮之后,后继的中国印学新人,将会随其时代之势,再掀第三个中国篆刻之高潮,我们期待着。
(此文系海宁·全国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前言,作者为张宗祥院长,标题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