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0版:赏析
3  
PDF 版
· 从“行为”到“架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行为”到“架上”
——记伊门道夫
■张书彬 朱明月
  2007年5月28日上午,德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约尔格·伊门道夫(Jorg Immendorff)因病在德国去世,享年61岁。他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传统,以绘画形式表现自身对社会现状的独特见解。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笔锋犀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现实批判主义风格。艺术上的非凡成就为他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举世闻名的程度可以从德国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对他的描述中窥其一斑:“现在世界上几乎每个当代艺术博物馆,都藏有他的画。”

  作为当代德国最重要且最具争议的艺术家之一,伊门道夫1945年出生于德国北部,1963年进入杜赛尔多夫艺术学院接受美术教育,在这里他先学习了三个学期的舞台美术,然后转投先锋艺术大师约瑟夫·博伊斯,并追随其学习两年时间。1960年,还是学生的他率先摈弃了传统绘画的方式,令校方不能容忍后被开除。他还参加了一系列的政治和新达达主义的行为艺术。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也变成他日后创作的思想来源之一。1970年,他和巴塞里兹、吕佩尔茨、里希特、基弗、彭克等共同创造组建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美术阵营。1976年他首次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并很快成名,1977年他开始创作代表作《德国咖啡馆》。1996年后他开始在母校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一开始被学校赶出来,后又被请回去任教,这在艺术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则趣事。

  伊门道夫的创作风格从最早的婴儿画成长到上世纪60年代具有传奇色彩的《停止绘画》,并转变为预示德国统一的系列画《德国咖啡馆》。他的作品折射出了历史的沧桑和个人情感经历的躁动和冲击。纵观他的作品,自始至终浮涌着具体与抽象、符号与写实、冷静与狂热、现实与幻想的融合及反差。内心善良的他本着对劳动阶级的同情,曾以工人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他的《Lidl学院》和《农会事务所》等作品,强烈谴责了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

  作为艺术家,他认为必须保持对现实世界超然独立的批判态度。一个画家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绪的表达,更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的艺术观念不但要反映生活,还有义务去揭示生活并研究对本国文化有益的文化现象。一件优秀的作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社会变革的艺术再现,更渗透着一种深层的洞察力和颇具远见的思索。画布上的世界并不是乌托邦,而是画家自己的思想和心灵感受留下的痕迹。观众能够从画布上找到这些痕迹,并通过这些痕迹对他们产生影响,否则艺术作品只是办公室或住宅中简单的装饰品。

  他的作品往往在日常题材中隐含着重大的社会主题,画面中经常出现许多极富政治意味的形象,从警察、士兵到象征德国政治权力的鹰标记再到纳粹的十字徽标等,还有他朋友和同僚的形象,这暗示着艺术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关心和参与。他创作的题材主要是德国历史上发生的政治和文化大事,并在其中融入自己对历史文化和民族命运深沉的思考。他尝试用富于表现力的色彩和构图来表达当代人的各种体验和认识,独立而又交叉重叠的画面传达了繁复的信息,赋予绘画以精神和社会层面的内涵。他的作品着重探讨艺术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因此常常引发观者的批判性反思,也招致了各种争议。他比其他德国艺术家更关心社会的动荡和政治风云的变幻,并不断用画笔去撩拨和刺痛历史敏感的神经。

  从1978年起,他开始创作6幅系列组画《德国咖啡馆》,这些充满黑色幽默的作品以20世纪60至70年代德国典型的夜生活为题材,把德国现实社会比作一个喧嚣混乱的夜总会,分割的画面表现出画家对德国分裂的态度。咖啡馆系列是艺术家自我心理世界的暗喻——当下的政治人物、德国的国家英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工人阶级被置于各种符号组成的一锅浓汤中。与传统的德国表现主义不同,他的作品没有一个稳定规则的正常背景,形与色的表现是扭曲变形的。

  在《德国咖啡馆3号》的画面中间,伊门道夫把自己表现为沉睡的趴伏在一张圆台上。手里握着一支画笔。身后柱子上的镜面浮雕反映出柏林勃兰登堡门的景象,这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分裂状态下的一个交界点。前景处的柱子上也表现了被绳子捆绑的浮雕式人物形象。大厅的上端,躲了一个人正在扔火烛。画面中的裸体衬在火光照亮的有些暧昧的环境中。画面左上角,一只凶猛的老鹰(德国国家象征)正向手里舞着棍子身体退靠到绳子上的画中人物俯冲下来。这些不同的自画像处于割裂却又是连续性的空间中,反映了一种新的现实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各种现象作为抽象的观念并存于同一个平面中,时间的结构连续是不需要明确的。在这里,没有简单的叙述主线或是信息,但是又像梦境一样塞满了各种图像,相互交织在一起。这种象征的表现手法在他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中愈发明显,《德国咖啡馆》中混乱的状态进一步深入。他创作了一系列名为《裂缝》的绘画作品,将德意志民族最大的政治问题——民族分裂剖析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表现的焦点从复杂的剧场空间和混乱的事件,转向了人物的内心深处和个性表现。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的绘画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内省的情绪来。基于这些作品的问世和对政治问题的超前预见性,他又被誉为德国合并的“先知”。近年来,他把各种现实政治的隐喻性意向发展成为版画和雕塑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如《勃兰登堡门——世界问题》和《东方学院,西方学院》等。

  伊门道夫,一个影响着时代艺术发展的艺术家,我们将永远尊敬他和他的艺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赏析 00040 从“行为”到“架上” ■张书彬 朱明月 2008-7-26 48256DEA008181F54825747B0021AA3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