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3版:设计
3  4  
PDF 版
· 会行走的中国瓷器
· 奥运,给中国设计师一次机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奥运,给中国设计师一次机会
  短短两周的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光体现于经济、政治,而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光从设计界来讲,奥运带来的巨大震动就几乎无法估量。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历届奥运都能使得自己的设计形象成为国际共享的视觉语言,洛杉矶奥运会从标志到景观的设计很快就成为当时世界设计文化的先进概念,巴塞罗那奥运会所设计的体育活动标志设计形态标志一直沿用至今。但对被西方戏称为“中国无设计”的中国设计界来说,是否能完美地实现这一挑战,是否能跨越文化的鸿沟展示自我的主张,所要面对的困难比西方国家更大。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的设计者郭春宁就说:“以往的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在奥运设计上都不会邀请中国设计师参与。对中国的设计师而言,想涉足奥运设计,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此次北京奥运会则给了中国设计师很大的一片天空。因为中国文化很难被外国人了解,甚至中国人自己都很难说清楚。要准确地挖掘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中国设计师才更有机会。”

  的确,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中国设计还要走很长的路。奥运给了中国本土设计师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通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也通过这个高端平台向世界塑造我们自己民族的形象。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的设计融合了中外设计师的合作结晶;我们看到,奥运景观、奥运奖牌的设计团队中的主力设计师大多有留洋背景;我们也看到,“中国印”的设计任务由本土企业承担、“福娃”由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家韩美林为首操刀设计。在学习国外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设计师在参与奥运设计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了自身,并试着用本土的设计语言表达中国文化。“中国是什么?中国文化是什么?该怎样呈现?”奥组委形象景观设计部艺术总监赵萌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五千年来延绵至今,现在仍然是一种“活”的文化。我们希望表达的是一种经过现代人理解之后的中国文化,而不是完全照搬已有的“无生命”的东西,这样才能体现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活力。也正如中国美协平面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曾辉所说:“设计的文化主张要站在我们自己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来看待中国要给世界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设计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设计并不是以封闭的、保守的、狭隘的传统意识为主流。我们有丰富的视觉文化资源和创意传统,而且这种创意传统是一种开放型的,而不是封闭的。”在全球化浪潮风涌的今天,如何在一个大型国际盛世中找准自己的文化定位,这才是奥运设计留给中国设计界最大的遗产之一。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三宅一生在20世纪70年代走上国际服装舞台;1988年汉城奥运会,三星在20世纪90年代将品牌价值超越索尼,这两次的契机给日韩设计界带来了15年的发展期,使得现在的日韩文化已走进、甚至带动国际主流。

  那么,北京奥运能带给中国设计以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胡笛)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设计 00033 奥运,给中国设计师一次机会 2008-7-26 美术报000332008-07-26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