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视点
3  4  
PDF 版
· 城市美学新机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美学新机遇
奥运助推北京景观发展
■本报记者 潘欣信 王凯

  历届奥运会场馆都曾引人注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更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凝结着不同美学意蕴的“鸟巢”、“水立方”、奥运村、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及各处的奥运场馆,正塑造着奥运会举办城市,尤其是北京新的城市美学形象。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需要,北京共建设场馆31座,其中新建12座,改扩建11座,还有8座临时场馆,这些建筑凭借其独特造型和宏伟外观成了北京新的景观。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更多的是为此次奥运会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以实用为主,但在新中国历史上,如此开放且融中西理念为一身的建筑设计,正在见证中国人在建筑和城市美学领域里的又一次划时代的飞跃。

  1949年建国之初至1960年左右的时间里,以北京为中心,新中国开始了建设国家城市新形象的高潮,陆续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中国美术馆等一系列代表新国家形象的建筑,并迅速影响到全国的城市建设。这一时期的建筑,其主要动机有两个:一是为了新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一是通过建筑、雕塑等艺术形式,纪念中华民族奋斗、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的光荣历史,以及塑造新建立的国家形象。在那个建设热情高涨的年代,政府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庞大,其中的参与者,集中了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家(如梁思成、林徽因)、著名画家(比如吴作人、彦涵等)、雕塑家(滑田友、刘开渠、王临乙、傅天仇等)等等。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作品,不难发现,这些建筑、雕塑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作品中所蕴含的浓郁的时代气息。艺术家的精益求精,保证了作品的质量,群体性的关注保证了作品的成功。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在近十年间,中国正面临着第二次城市美学塑造高潮的冲击。而2008奥运建筑的建设,最终成为市场经济和国际化视野下的新一轮城市营造运动的高潮。如何与时代气脉紧密相连,取决于艺术家对时代的切实关怀,建筑的实用性、艺术性必须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2008奥运会的众多场馆,虽然其中一些原始创意来自外方或中外联手,但这也只是初步设计,奥运场馆从完善设计方案,到结构计算,再到建筑工艺最终实施,更多体现了中国人自主打造新的城市美学系统的过程。近年来,“国家大剧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造型别致的北京新建筑,之所以带给世界如此强烈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正是在于她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和艺术性。北京奥运场馆一个个崛起,见证了人类在建筑领域里不懈的追求,也彰显了现代中国自主创新的强大实力。如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造型新颖而不张扬,采用“门式钢架”结构,形成了高低错落的造型,并充分利用了屋面的造型特征,在场馆顶部安装了400多个高低错落分层排列的玻璃窗,形成极佳的自然采光通风效果,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率,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将承担奥运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鸟巢”还有一个形象的称谓:“焊绣”精品。与传统的横竖直线条钢结构工程不同,5万吨各种不规则的钢梁和构件通过相互焊接、支撑,组成了网格状马鞍形的“鸟巢”外观。工人们以极其严格的标准“编织”出的这一“焊绣”精品,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鸟巢”也必将成为北京一座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作为关系中国形象的城市建设工程,他们往往能够聚集全国的建筑学家、画家、雕塑家、设计师的力量,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工作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万象更新的新中国带来了鲜活的气息,这些敏感的艺术家,也会受到这样一种“气氛”的鼓舞和召唤,在“时代”和“创作热情”之间进行了高度结合。代表中国城市建筑最高成就的建筑设计、景观艺术,将在成为历史的经典之作、艺术家的经典之作的同时,共同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

  而体现中国新一轮设计艺术变化的,也不仅在于建筑。还包括城市奥运会相关物品的设计、街区公共艺术景观的美化、对外展示等大型活动的设计,等等。由国内著名美术学院参与组成的“奥运艺术研究中心”,积极参与奥运艺术设计的专项活动,陆续设计了奥运会门票、注册卡;参与研究开发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视觉形象管理手册》、《北京2008年奥运会色彩系统使用手册》、《北京2008年奥运会形象元素非商业应用图集》等;还开发设计了奥运会体育和导示系统图标、奥运会核心图形;学生还参与了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工作,使设计方案进入前三名;设计、制作了“金镶玉”奥运奖牌。随着奥运会开幕的越来越近,北京的街区、花园的奥运主题景观,正开始装点着盛夏的北京,在把奥运气氛逐渐推向火热同时,也塑造了北京崭新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都市”的打造。

  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不仅在经济上要表现卓越,同时也需要在文化创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回首北京奥运风风雨雨七年历程,不管是奥运“鸟巢”的精心设计,还是奥运会吉祥物、会徽、开闭幕式方案等面向全球的公开征集,以及奥运圣火在世界各地的传递,都让全世界各个角落沐浴了奥林匹克圣火的光辉。中国奥运,奥运中国,作为整个世界地球村一部分的中国奥运建筑,作为汇聚全世界顶尖艺术家的重要舞台,也必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的宝贵遗产。奥运,是中国再次向世界展现国家形象的一次良机,也是中国式美学发挥力量的契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4 城市美学新机遇 2008-7-26 48256DEA008181F54825748F004EAF0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