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7版:艺苑
3  4  
PDF 版
· 大地上的“窗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地上的“窗子”
——郑震教授和他的版画

□张春山
  这几年和郑震教授来往颇多,空闲无事,总爱到郑老家坐坐,不刻意要请教什么,只是感受着一份属于智者或艺术家的温馨与旷达。郑老的画艺与人品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有时只是三言两语泛泛而谈, 就让我茅塞顿开如沐春风。

  郑震教授是我国著名版画家, 从事木刻创作已达60余年。 展开他的画幅,你立刻会被那浓郁的诗情、恬美的意境所陶醉。画面采用的技法基本上是中西混用的技法,如在色彩运用上是以水彩油画的绚灿色调,而在刀法用线等方面又是传统的东西,因此没有感到有任何洋味,一笔一刀雕刻的,仍然是中国的山水、中国的精神,最中国式的情感模式、最中国的美学理想——早年代表作就是那幅黑白木刻《林间》。这幅画表现阳光照射在树林中的景象,使用的基本上仍是西洋技法,但它却以大块面的黑白处理表达了一种恬美宁静的意境,一种只属于中国的田园诗的情调。画中的小树和人物,已经不是现实景物的直观再现,也不是指明某种主题的符号,而是融合为一的意境,一种美的表白与禅示。

  郑老每个时期都有代表作,像上世纪40年代的《江岸》、《高尔基》、《牧马》、50年代的《在佛子岭人造湖上》等,但受囿于特定时代某种无法抗拒的创作理念,这些画作均看不出像《林间》这样浓郁的诗情与审美情韵。一直到新时期的《秋林曲》、《万木春》、《老树春深》和《薄暮时分》出现,郑老的创作激情像春风春雨催开万千桃花,一夜之间爆发出颜色与芬芳,早期创作对美的独特发现和东方艺术的神韵得到融会贯通,意境更加完美、技法更加娴熟——像《静静的凌晨》、《在早春的园林里》,还有咏叹皖南水乡的《粼粼水乡》和讴歌农村生活的《花里人家》,都充满清新浓郁的诗情画意,一藤紫花,一湾春水,把我们带到皖南故乡,带进美与爱的圣地。

  郑震教授艺术生涯比较长,他1922年生于合肥,青年时代在西安即开始写作,后曾和鲁彦周等青年作家一起从事文学创作,发表过诗歌、散文和小说。上世纪40年代中期转向美术创作,1946年参加了以宋庆龄为名誉主席的中华全国木刻家协会,作品较多,代表作有《江岸》、《故园》等。参加过全国木刻展,并被选送到苏联、香港等地展出。1949年起在高等师范院校从事美术教学,参加过许多大型美术展览,如多届全国美展、1959年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1982年的巴黎沙龙美展、1983年的世界第十五届版画展等,部分作品被国内外一些美术馆收藏。同时他还编写过多部美术教材。

  作为晚辈与后学,郑老先生与我的交往更多地体现了他身上作为普通人亲切随和的一面,在他的鼓励下,我拿起画笔,同时也考入中国美院深造。郑老除了版画,中国画画得也非常好,很多时候在他的画室里,他泼墨于宣纸,我则静坐一隅默默观察沉浸在艺术创作中的郑老。这时候我们都不说话,也完全用不着说话,在渲染与挥洒间,将天地的大美呈现出来,让我冥顽不化的心灵得到艺术的感动。我的老友黑白说过:在这里,艺术家们已不是有血有肉的生物意义上的人,他们是大自然呈现美的载体与符号,是大地上的“窗子”。——是的,郑老就是一扇让我们窥探美发现美的“窗子”,冥冥中的神灵就是通过这些散落在大地上的“窗子”将大美展现于人间,天地有大美,而大美总无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艺苑 00037 大地上的“窗子” □张春山 2008-7-26 48256DEA008181F54825745F0028046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