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唐教授是在浙大土木科技馆他的办公室。明白记者的采访意图后,唐教授找出他在日本期间参与《佐贺市地域防震计划》的一份预案,让笔者深入领略了一番日本在抗震方面从政策到设计严谨、完备的科学体系:包括灾难发生30分钟后不同救灾部门精确到分钟的分工启动;不同地点的出逃路线;灾后灾民安置点从食物、饮用水乃至纸尿裤(成人和儿童皆用,是为了防止因随地排泄而造成卫生问题和疫情的发生),现代物流式的运输及贮存考虑。最后,回到结构设计师的老本行,唐教授告诉笔者:“日本的抗震专利数量几乎是美国的20倍,欧洲的50倍。虽然种类繁多,但抗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刚性的、一种是柔性的。就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讲,我们的设计需要提倡以柔克刚。”
“我们来看两个日本柔性抗震设计的例子,或者说刚柔相济的例子。当然,这些设计可以说是有经济实力在背后为铺垫。但看过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如果我们能学到这些建筑的设计思路的话,是很值得大面积推广,因为它需要的材质并不昂贵,技术也并非难以达到,而且在设计的方方面面都细致地考虑了节能和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