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多伦路191号一间屋子里,珍藏着一位七旬老人几十年的奥运梦想。
推门进屋,左右两面都是书架,其中一面摆满书籍和奥运吉祥物,第28届雅典奥运会吉祥物笑脸迎人。78岁的上海老人蓝翔当过兵,当过运动员。在过去的24年里,他以一个老兵、一个足球运动员的决心,收集了十届奥林匹克吉祥物,并完成32万字的《收藏奥林匹克》书稿。
从一只塑料袋开始
“我是部队出身,参加过抗美援朝,从小就很喜欢体育。”今年78岁高龄的蓝老告诉记者,“在部队时,我是文艺兵,也踢足球。”
由于喜欢体育,在大多数国人对奥林匹克所知甚少时,老人就开始关注奥运会。但第一次看到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是在1984年。在电视里,他第一次见到洛杉矶奥运会的吉祥物——山姆鹰。蓝老是收藏界有名的“筷子”藏家,第一次看到一只老鹰以人的形态出现,他觉得很有趣,对收藏奥运吉祥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对收藏奥运吉祥物不是很懂,不知道收藏的艰难。”
怀着一腔热情,蓝翔在上海街上到处找山姆鹰,但三四个月过去了,他一无所获。后来有一次在一家小书店门口他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山姆鹰——它被印在一只塑料袋上。时隔多年,他对当时情景记忆犹新:他想买这只塑料袋,店主却不卖,原来,那是书店装书的袋子,顾客必须买满三本书才赠送。
“那我肯定买啊!回来后,把三本书丢一边,把这只塑料袋用镜框裱起来。”老人笑了起来,“这是我第一件奥运吉祥物收藏!”
友谊是桥梁
对一个离休老人来说,要收集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至今的夏季奥运会吉祥物,以及更早的冬季奥运会吉祥物,不是件容易的事。
2002年,蓝老以“筷子”藏家的身份前往韩国参加古董筷展览。他一心惦念着1988年汉城奥运会吉祥物——虎多利。可是,汉城奥运会已经过去10多年了。“我拿着一张虎多利照片到处问人。天还下着雨,我连伞都没带。”蓝老说,“因为参加过朝鲜战争,我懂一点朝鲜语,满街问下来,只听到别人说‘不知道’。”老人在街上转悠了三四天,直到有人告诉他去总统府广场看看可能会有希望,他立马赶往广场,终于在一家旅游商品店见到虎多利。“当时都过14年了,人家已经把它当作旅游纪念品了。我立即买了下来。”
每一件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令老人津津乐道的收藏秘诀是“友谊是收藏的桥梁”。
“我很少有机会出国,这些吉祥物往往要在国外才买得到。大部分的收藏物是托朋友帮忙才买到的。”说到收藏界的朋友,蓝老充满感激,“朋友们有什么需要我在上海收集的,我也尽力去找。”就是这样彼此帮助、共同体会收藏的乐趣,让老人的藏品不断丰富。
两个梦想实现
蓝翔老人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那天晚上,我下决心要在北京奥运会前完成两件事:一是集齐第20届到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二是出一本奥运收藏的书。”
到现在,老人已集齐了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10届夏季奥运会吉祥物,以及7届冬季奥运会吉祥物,近400件。
出书的过程同样困难重重。老人一直想购买有关奥运纪念品收藏的书刊作参考。每到外地,他既不逛百货公司也不品当地小吃,必定去书城、书市、古玩市场。可是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也没找到有关奥林匹克的收藏之作。“我年老体弱,不能建造运动场馆,也当不了志愿者,思前想后,决心写一部奥运会收藏之作奉献给北京奥运会。”老人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他找来十多部奥林匹克参考书,边学习边研究边写作,奋笔疾书200多天,完成了32万字的《收藏奥林匹克》书稿。又奔波了大半年,出版的事情终于确定下来。
“写这书,我最对不起的是老伴。她生病时,儿女都去医院陪她,我却还在忙收藏和写书。”说起刚刚去世的老伴,老人眼中闪着泪光。每月三千多元的退休工资,老人不动,全部给老伴治病用,自己靠偶尔的稿费生活。买双几元的袜子,他也要想了又想。但是看到心仪的奥运吉祥物,老人从不犹豫。
“我的两个梦想,总算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实现了。”老人的眼神中透着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