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3版:书家
3  4  
PDF 版
· 《甫之识联》
梦笔生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甫之识联》
梦笔生花

□蔡树农
  我觉得盛欣夫在周庄读联、甪直赏联、同里品联、南浔识联、西塘问联、乌镇说联的时候,一定触摸到了江南古镇昨天的万种风情,而他自己也蜕变成联对的情种,梦呓般地云游于浩繁的联天对地,毫无疲倦,站着,坐着,或雨中,或月下,举观联对,身心俱仙。

  盛欣夫之有《甫之识联》一书(甫之为其字)出版,非唯柯文辉的鞭策,实乃联缘之故耳。他是一位云游者,足迹遍布全国山山水水、寺寺寨寨、园园楼楼。他以书家、画师、诗人、文士的眼光掠美着万千风烟,“昼夜不舍,天地同流”,并用勤奋优美的笔墨文字记录黄土黑土的丝丝诱惑,行者无疆地直入人文自然的伟岸之躯倾听历史的回响。他的每一次脚步的跋涉都令他兴奋不已,自然景观的奇秀幽野,人文景观的氤氲嵯峨,坚定着他的云游之志。任何有活力的文化无不处于云游状态,文化人的云游亦无不如此。若持偏面的理论,文艺作品哪些不属于单列的“游记”?以游记心、记事、记物,目击道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本质即在于游历的过程,“心游万仞”的出发点是“游”,回归点还是“游”。

  中国古代社会相当成分上可谓无联不成寺、无联不成春、无联不成园。联对的形式是静止的,它所表现的内容却是游走的。联对在唐宋之后的文艺体裁中作用巨大,几乎无“对”不成诗。短则一字对一字,长则洋洋数百字,联对的世界小缩芥子大纳须弥,阴阳太极,纵横有象。

  《甫之识联》,盛欣夫“游手好闲”归来捡拾的一本“游联”集锦。“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昆明西山三清阁联);“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阵图”(奉节白帝城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滁州醉翁亭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呼和浩特昭君墓联)……盛欣夫厚厚近视镜片识得出累累上佳好联,近视不近,“联想激活,左右逢源”。更牛皮的,盛欣夫还用他“行草不让三百年”等书体走笔一试就试出了一本“识联”的书法集,低舞高蹈,书尽才情。那为什么盛欣夫要把书名定为《甫之识联》而不定为《甫之书联》呢?盛欣夫的狡黠是于不卖弄处卖弄了一下自己书法之外的才情,选联、识联、释联、评联、书联,处处自信,又处处外张内敛,让人不可捉摸。只有在他指示印在书封底隐淡的一方“行草不让三百年”篆刻,才发现他的狂肆与“狠毒”。

  一个烟也戒掉了酒也基本不喝的书家、画师、诗人、文士集一身的书法兄弟出的一本书会怎样吸引我?我读了,除了图版印刷质量欠次,还有柯文辉老先生的序写得云里雾里,真当蛮过瘾的。记得十几年前在乌镇给盛欣夫刻过一方他的斋馆印“梦斋”,猜测他多梦,多梦想。《甫之识联》是他的梦想吧?湿漉漉的,如江南的雨夜,梦笔生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书家 00033 《甫之识联》
梦笔生花
□蔡树农 2008-8-2 48256DEA008181F54825749700300CF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