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讯 耿凌楠 冯国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和配合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8月6日下午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乾陵博物馆承办的“丝路胡人外来风——唐代胡俑展”正式对外开放,110余件胡俑首次“集体亮相”。
在中国历史上,唐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都城长安更是丝绸之路沿线的国际化大都市。来自外国、西域或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使节、僧侣、留学生、商人、艺人等在丝路上络绎不绝,这些人在唐代典籍中被记载为“胡人”,而以其形象为蓝本烧造的陶俑,就被考古学家称为“胡俑”。
著名唐史专家、乾陵博物馆馆长樊英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河南与甘肃等地出土了数量众多与丝路有关的珍贵文物,其中一部分就是多姿多彩的唐代胡俑。“可惜的是,胡俑作为反映唐代胡人在京畿地区活动的实物见证,以其为主题的展览尚未举办过。这次展览是陕西省的胡俑首次集体亮相,也可看作是唐长安举行的一次别开生面的‘胡人奥运会’。”
从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看,我国各地都有胡俑出土,但是总体数量700件左右,比唐代金银器的数量都少,而且它们主要集中在以唐长安为中心的渭河流域,学术界对于胡俑的专题研究也有待开掘。
乾陵博物馆副馆长梁桂林说,“唐代胡俑展”集中陈列陕西省的胡俑精品和近年新出土的珍贵文物,胡俑种类包括商贾、文武官吏、狩猎、伎乐、牵驼驭马等,其目的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展示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胡人在长安的活动状况,彰显其为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所做的积极贡献,揭示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展览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魅力大唐》,表现唐代对外开放与胡俑出土情况;二是《丝路灵魂》,展现唐代丝绸之路上的胡人行旅等;三是《乐居长安》,表现了生活在国际性大都会里的胡人生活等;最后的《胡风东渐》,则展示了胡人对唐代文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