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油画创作观摩会在京召开。在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及中国油画学会的努力下,来自安徽、广东、广西、河南、辽宁、江西、云南等地的20余位入选油画作者与作品汇聚京城。国家工程艺委会成员和特邀专家包括詹建俊、朱乃正、邵大箴、杨力舟、水天中、王镛、范迪安、孙为民、陈坚、钟涵、韦尔申、阎振铎、梁江、张祖英等,共同为进入创作阶段的油画选题“把脉”。这是今年继中央美院、总政系统、中国美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雕塑学会等分单位、分画种进行创作观摩后,分散在全国各省份的部分油画作品的又一次作品观摩。至此,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作品基本完成创作观摩和研讨工作。
与国画、雕塑一样,油画部分的重大题材创作正在进行之中,因而现阶段的创作体现了大致的面貌但有待深入。与会的专家和创作者们对作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同时还对历史画的创作进行了精彩的论述。会上,创作者陈述思路和创作过程,专家仔细分析、点评,大家畅所欲言,形成了很好的学术气氛。
邵大箴说:“历史画的创作的确有难度,画面要有整体性就必须内容丰富,但这往往是矛盾的,有时具体了却没有整体感,有时有整体性画面却不丰富。”他指出,革命历史画的创作尤其要强调画面气氛,真正体现整体性、具体性、丰富性的有机融合。杨力舟强调要注意形象、环境的塑造,注意对“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形象”的处理,突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特殊性、典型性。俞晓夫则表示,历史题材创作纪实性是第一位的,要尽量减弱戏剧性,增强纪实性。针对有的作品构图很完整但缺乏震撼力,梁江认为,历史题材的创作、人物的塑造有时需要找出一个“画眼”来,这个画眼其实就是历史画完成后要告诉读者的东西,是作品需要表现的精神内涵,而不是仅仅将历史真实客观地记录下来。阎振铎说,历史题材不但要展示事件,更多是要展示人,展现人性的光辉。
通过作者的陈述和作品的展示,人们看到,不少较为成熟的作品都与创作者的全力投入有很大关系。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是一个集体创作,作者之一毛本华介绍,创作组在上次审稿会后结合专家意见,着重进行深化人物形象以及调整人物的组合等工作。他们两次重新深入生活,并收集了很多当地农民的形象来进行探索。另外,他们还拿着画稿到兰考县征集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为此还两次参加了他们的植树劳动。老乡们也出了许多主意,比如,为表现焦裕禄和农民间的深厚感情,将画面调整为焦裕禄和一起走的老农直接进行情感交流;把林业站科技人员的形象加进去,以贴近焦裕禄当时非常重视科技人员、将泡桐引进兰考等事实。来自昆明的赵力中为创作《战争中的国际协作》,先后四次进入中缅边境的热带丛林,花了半年时间整理资料。吴云华创作《抗美援朝》曾三次去鸭绿江畔采风、深入生活,并画了冷调和暖调两幅作品征求专家意见。
对于郑艺创作的《历史的审判——粉碎“四人帮”》,专家们有的提出可以直接刻画“四人帮”受审判时的形象,有的则认为要遵循历史真实,将当时审判的情形较为全面地表现出来。孙为民说,几乎每一种看法都可以画一张,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里的审判,把环境去掉本身就是一种处理;以虚拟的方式表现是另外一种;既表现了审判的场面,又体现将正义变成争议,以虚拟性来表现真实的题材,也是一种处理。历史在不断变化、前进,怎么去描写那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也是个不小的难题。
在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选题中,有不少选题在历史上曾经有过非常成功的作品,这给今天的创作者造成了超越的难度。如董希文的《长征》是一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那么,今天的《长征》应该有这个时代的特点。王希奇的《红军长征》受到了在场专家的热烈讨论。对此,韦尔申深有感触地说:“历史画的创作一方面要遵循历史的真实,但另一方面要注意,今天的历史画要与昨天的历史画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作品要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在今天这个历史阶段,人们反思历史、对它进行思考和解读,应该有今人的一种态度。”
詹建俊在总结时表示,结合国画、雕塑的作品观摩会与本次的讨论,可以看出,因为历史题材本身的共同性如大题材、大场面、重要事件等,所以作者们面临的很多问题有共同性,大家要共同出谋划策,挖掘出历史画的特殊性,让作品的特性更加鲜明,通过大家的努力使每一件作品都成为光彩、独特的作品。 严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