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的包容下,中国艺术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美院画院为代表的学术追求之外,以社会学为主导的中国当代艺术迅猛发展,不过,资本为中国当代艺术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市场神话,诱使当代艺术中出现了以符号化复制的简便方式急速膨胀的现象。但是,在学术和商业之外,还有很多中国艺术家更着眼于构建中国艺术的多元丰富性,他们不为表象和市场所左右,强调艺术基点建设,坚持艺术的独立精神,潜心于创作传承中国内在精神的艺术作品,沈凡即是其中一位。
王祎(以下简称王):你是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和形态中,你不屈从于当代艺术主流而依然坚持独立研究和探索,你能给一个理由么?
沈凡(以下简称沈):站在文化的角度,什么是主流,什么是边缘,是很含糊且不确切的。艺术主流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对不断转换的动态承载,因此我以为,用艺术潮流来表述你所指的艺术主流可能更为契合,其艺术现象我也很关注。但从表象上看我目前的艺术探索其意义也许不具有这种潮流性,因为我不同于70年代、80年代甚或90年代的年轻人群,毕竟我们的境遇有很大区别。如果要给自己独立研究的持续性找一个理由的话,就是个人内心深处一种强烈的视觉欲望,和对文化艺术的一种个人判断和理解。
王: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形态主要是从社会学的分析领域来谈论艺术价值的,你怎么来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沈:近现代、当代西方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很深,文化艺术领域也不例外,有一些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的知识结构是以欧美文化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当然这些评论家也秉持审慎和严肃的态度,但是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观念和形态的梳理以及推出是具有欧美文化意识的,符合西方审美观念和需求,这是一个过渡期,而用中国意识来探寻艺术的本质和构建真正的中国艺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付出。
王:追求艺术的本质和意义目前的价值在哪里呢?
沈: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根植于事物本身的规律来发展的,本质从广义上深究的话也许没有意义,可我们不能避开本质不谈。我所说的本质,就是回到艺术的基点重新认识艺术和文化。当代艺术如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亟需自主知识产权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从长远看,回到基点,寻找自我,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地用欧美的理论架构来构建自己的文化艺术,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亟需面对的问题,这种文化现象是很危险的。
王: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有何关联?如果说艺术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拓展艺术的可能性,那么还需要强调基点建设吗?
沈:艺术和科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同属于文化范畴,并且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发展。随着科技的革新,艺术的可能不断被延展,艺术形态的创新,又影响着社会思维的进程。以数码为媒介,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体在全球各地兴起,新媒体艺术是艺术观念与科技的结合,确实向传统意义上的创作思维方式提出了挑战。但是我说的回到基点,是指认识文明的核心和认识自我的核心应该相结合,从这种基点发展出来的多元文化才是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简单嫁接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
王:你的艺术不太关注观念,而是强调绘画本体语言和视觉感受,可当代艺术的主流是注重大众认识和交流互动的,你是不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面了呢?
沈:艺术是自由的多元的,观念艺术包括其他西方流行的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尽管他们的视觉作品面对大众时,往往需要用说明作引导,也不会影响其价值的存在。但谁能说强调绘画本体语言和视觉感受就没有观念,甚至不注重大众关怀呢?我认为视觉艺术就是要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使大众有新的认识和感受。
王:你认为当代艺术的弊病在哪?
沈:我们不能只谈论弊病,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中国当代艺术在社会学意义内是符合社会发展过程的,并且发挥了时代作用,问题在于政治波普、玩味现实主义、艳俗艺术等所呈现的中国当代艺术典型的集体风貌,由于其鲜明的符号特色易于模仿,以及市场的认可,造成了市场追风。艺术的范畴不应仅仅局限在社会学意义内,不能单一强调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王:你认为当代艺术和艺术家最缺乏的是什么?
沈:’85美术思潮是建立在启蒙、理性的人文思想和绘画语言方式的实验角度上的前卫艺术,具有破坏性和启发性,而当下的艺术主要应该强调艺术实践,即建立,破坏摧毁的意义在于建立。
王:你经历过中国几个时期的变革,对近30年的经济发展也很了解,作为参与者和经历者,在你的作品里却没有明显的现实痕迹,有点特殊。
沈:虽然我经历过“文革”和改革开放,其记忆和冲击对我而言难以泯灭,但是我更着眼于文明和本质的建立,而不是着眼于社会现象。当然我也面临很多问题,但社会问题并不能成为困扰我的障碍。我希望自己永远本着纯净的心态进行艺术探索,使其更具社会意义。
王:你认为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艺术家?
沈:什么类型的艺术家并不重要,观念、装置、行为艺术家并不比架上艺术家更当代。我个人认为艺术家需要具备几个特点:1.具备独特探索的精神。2.知识修养的全面性。3. 要重新认识人性和人文精神。4.不是随流更不是简单地解构西方或者中国的文化艺术,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使之可持续性发展。
王:你怎么理解人性和人文的概念?
沈:不是简单的社会学意义的人性和人文,而是具有人的深层次的本质和人类本质意义上的人性和人文精神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点。
王:你很坚持精神性,精神性是现代主义的话语,现在重提精神性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
沈:就后现代主义而言,现代主义包括现代主义之前的所有的语言和形态都被后现代主义所涵盖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重提现代主义的某个话语并不代表就是重复现代主义。人类是个体的集合,只有个人的探索和建立才对自身有意义,排除这一点,个体之上的人类的意义就更难建立了。
王:你对架上绘画的探索持续了30多年,近10年更追求有中国意味的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这么长时间的持续性探索,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那么你以后的艺术方向会有改变的可能么?
沈:我坚信架上绘画还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及可能。艺术上的变化谁也不可预知,随着自己的心灵走,没有终点也不可预知中途的变化,我只有方向感,但路在雾中。
结束语:和沈凡的交流,能感受到沈凡是一位探寻艺术真谛的“顽固者”,是理想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结合。他有全面的艺术素养,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见解独到,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如果说当代主流之内主要诞生符合大众趣味的文化艺术,那么主流之外则常常诞生符合艺术本质和规律的文化艺术。希望中国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不屈从于潮流艺术,清醒而主动地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