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台北讯 钱晓鸣 8月26日,美术批评家、画家陈履生在台北举办题为“务本”的笔墨特展。
陈履生的艺术实践比他的艺术批评历史要久得多。他的父亲希望他写一手好字,以免求人,因为陈家是开照相馆的,每有纪念照上写字不免要求人。这种书法的基础和他后来的古典文学修养,使他走在简笔画路上时,往往是长款淋漓,先贤旧闻、历代诗赋奔来笔底。
陈履生的梅花别具一格。其势,如长天列战云;其气,则秋高传清冽。双钩墨竹则是他擅长的另一种范式。竹与梅花同为传统中国画“四君子”之一,履生的双钩墨竹在当代也成了一种新风景,不仅有着历史的传承,而且有着现代生活的生意,观察和写生仍然是他画竹的感悟之道。陈履生还擅写山水画,在闪动、耸立中,墨线切割的块面交相辉映,从而构成整体坚实的体量,追求苍劲、沉郁之感,这与他花鸟画的清新、儒雅的风格相映成趣。
陈履生的从艺道路,正是契合了中国绘画艺术传统要求,他首先是个心系民生和传统文化的文化人,他早年的书法基础使他有了中国画人的笔墨底子。陈履生是个有锋芒又有关怀的人,他的批评锋芒所及总会涉及到一些人事,其中不少人都已成为了他的好友,因为他的文和画都有着催人的善意。
生命和艺术的创造自古就有各种各样的“余论”,鲁迅先生为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挤出来的娱乐之“余”,齐白石先生的绘画成就强调了“寿者劫之‘余’”。履生的创作也颇得“三余”互显的真味:画之余,史论批评;文之余,画艺不辍;史论之余,当代批评日兴。
又讯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明,油灯文化展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开幕,展出了陈履生创办的我国首家油灯博物馆部分藏品200件;同时,由海峡两岸80余位艺术家新作构成的两岸名家画油灯展览也在台展出。展览期间,陈履生将为台湾艺术界作《1949年以来的大陆水墨画艺术》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