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卷萧疏隽永的中国水墨长卷,把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中国水墨画艺术以现代声光电手段展陈在全世界各国首脑和亿万观众面前,鲜明地体现了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此前,北京画院以异曲同工之妙推出了“齐白石·中国画——北京画院院藏精品展”,对于传统艺术的展示方面,如何更接近当代人的审美,颇具启示。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宏亮认为,齐白石的艺术反映了一种中国式的审美情趣,诙谐幽默的人物,活灵活现的虾蟹,工写兼融的草虫,这些没有欣赏门槛的方式,恰恰正是中国文化于含蓄之外最直接的表白。但作为一个非常传统的画家,面对北京奥运这个国际大舞台,如何使之得到国际化的钟爱,如何与现代人发生了关系。这就是北京画院特别推出了“齐白石·中国画”这个展览的初衷。据介绍,展览借用了一点“后现代”的艺术表现方法运用于展览呈现中,去解构齐白石的艺术,去还原中国古老文化中最经典的元素。比如在一层展厅,用传统特色的屏风与立方体块相结合,作为幕墙分割了展览空间。此外,还搭建了中堂式的客厅,摆放上明清家具并配以齐白石的《寿桃》和对联。观众更可以置身其中,切实体会到这些摆件所带来的古典气息。另一方面,将白石老人的画作与对联置于中堂之上的陈列方式还原中国画原有的生存状态,一改传统展示的单调。齐白石善于吸收民间美术养分,反映百姓趣味。悬挂的《寿桃》和“六福宜富贵,万寿亦无疆”的对联不仅诠释了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同时也诠释了老人贴近百姓生活的创作风格。展览采用了立体展示的方法。展览挑选了42件齐白石的遗物,并按照老人在雨儿胡同的故居,复原了他的画室。为了使观众获得更加立体的印象,这次展览特别融入了对20世纪艺术界整体风貌展示的单元,向观众呈现了齐白石的前辈、友人以及弟子的作品,如吴昌硕、陈师曾、陈半丁、叶恭绰、李可染、潘天寿、于非闇、李苦禅、黄胄、蒋兆和等28人的60余件精品,使那个时代艺术领域的历史情景得以全面的展示。
为了使一般观众特别是外国友人能更好地融入观赏之中,这次展览还突出了作品的文学性。白石老人一生勤于书画创作,有人统计说他为世人留下了大约3万余幅佳作。此外他诗、书、画、印无不通晓,人物、山水、花鸟、草虫无不精湛。北京画院就藏有齐白石绘画、书法、石印、手札等珍品共计1000余件,如何在数量丰富、题材广泛的作品中挑选出最能反映齐白石创作风貌,体现中国文化?展览组织者在保证展品的全面性的同时,力图呈现展品与老人艺术生活之间的相互反映。因此特别挑选了一些具有艺术家典型风格同时又富有故事性的作品。展览展出的《雏鸡小鱼图》:画面中的一群雏鸡对着塘中的游鱼而跃跃欲捕,游鱼却显得怡然自在。鸡非鸭,又何能捕鱼?这些雏鸡的欲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孩童的幼稚,令人忍俊不禁。另外一幅《发财图》也是一件富有故事性的作品,上面画了一台算盘,同时还讲述了白石老人创作此图所发生的轶事:1927年,时值65岁的白石老人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可他不求游鱼雏鸡,也不求葡萄紫藤,单求白石老人从未画过的《发财图》。老人有些为难,说道:“这发财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答道:“麻烦先生说几路听听。”齐白石问:“要不要财神爷赵公元帅图?”客人摇头。“要不要官印官袍之类?”客人又摇头。“那就画张能够猎取不义之财的刀枪绳索之类。”客人还是摇头。客人见齐白石无法猜中自己心中所想,便说出自己的心思,“就一台算盘,如何?”老人听后连连称妙,说道:“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耳。”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并在空白处记录了之前的对话。客人走后,齐白石又按原样再画一幅作为家藏。以算盘为画面主图在齐白石的作品中仅此两件,同时这也是我国现当代国画艺术中较为少有的绘画题材。
吴宏亮说,这次还考虑到观众参与的问题,比如在一层展厅摆放的中堂式布置,观众就可以坐在椅子上亲身体会中国古典的家居环境。四层工虫图稿展厅展出的一批齐白石未完成稿是老人为防眼力不济预先绘制的,以待日后再补画草叶背景。画面中的草虫无论神情、姿态还是结构、设色,都体现了白石老人对生活的细致观摩和在艺术上的深厚功力。为了让观众欣赏到这些工笔草虫纤毫毕现的艺术效果,我们于每幅作品旁边都配备了放大镜,这种观赏方式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性,还提高了他们的兴趣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