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玺明 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与秦皇岛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于9月2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文化部有关领导、首都主要文化艺术单位领导,著名画家、理论家等嘉宾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油画的自主发展,自觉地构建油画的中国学派,中国油画学会根据油画发展的现状,在前年举办“精神与品格——中国写实油画研究展”之后,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筹备了这个有关中国油画现代性研究的学术展,先后组织了数次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不断地整理思路,弄清概念,明晰方向,使得这次展览能够真正起到学术引领作用。
上个世纪初,我国文化界开始讨论“现代主义”的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学术界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一度形成热潮,并扩展到美术界。人们在热切地探讨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探讨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的种种形态。文艺界的“现代主义”探索也成为一种时尚,并被社会逐渐接受。今天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己经有新的文化情境和新的视野,那就是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摸索艺术走向现代的路程,近些年我国的艺评家和油画家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西方现代艺术各时段的发展与成果一并加以推介和引入。油画家们在各自的艺术实践中积极地进行相关的思考与研究,同时进行不同取向的追求与探索,从而迅速地形成了油画艺术领域的多样化与多元化局面。不论在艺术的观念精神,艺术的形态面貌,艺术的材质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拓展和进步。如今,我国油画艺术在现代性方面的实践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成果。
这次展览的主旨是尊重历史与现实发展的承继关系,并充分吸收借鉴西方优秀艺术的创造成就,但根本的立足点是要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展览得到全国油画家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选送了各自在现代性研究和探索中的最好作品参选,本届组委会共收到了4000余件送评作品,经过图片及原作三轮评选,选出了160件作品参展,是一次高水平的专题性学术展览。
参展作品从内容上来划分,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人,即对人的生存状态的观照;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写照,审视这个迅速变化中的人性主体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生存”不仅仅是指看得见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对人性存在的体悟。“写照”不是外观的描摹,相反是心灵的发现。这意味着艺术家的“写照”语言必定是多样的,具有个人特定视角的。单一的传统写实语言已经无法表达当代主体意识的丰富性,也无法表达现代人面对都市奇观和社会变化时的多样复杂的反应。 所以,能够看到这个展览中的中国艺术家在表现“人”的题材方面是多视角的,所运用的油画语言比以往更加自在和自信。二是关于自然,即自然的诗性表现;在现代艺术史中,回归生命原始和古朴自然是一大重要主题。很多当代油画作品仍然钟情于自然、山水和乡土风光的表现。这固然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山水和诗歌传统有关,同时也和现代人对都市商品和物质品位的疲惫有关。田园诗歌和山水风景遂成为都市人所向往的“可游可居”的乌托邦世界。三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想象与重构,包括超越现实的体验以及对现实的抽象把握等。展览中,一些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去重组那个大脑中的世界。有的艺术家试图再现他的心灵图像、有的将现实空间打破重组、有的试图把自己的心理经验转化为视觉形象、有的把记忆还原为图式,或者把某种哲理变为迹象,他们也尝试运用不同的语言资源,西方现代的、书法的、文人写意的、甚至机械支配的手法去重构一个世界。
从参展作品看,作者们对西方现代艺术是相当熟悉的,也从那里得到不少观念与技巧的启发,但是他们重视自己对当下社会的观察、硏究与思考。在艺术语言上,他们在广采博取、吸收各方面营养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现代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艺术媒材的变革,旧媒材的改造和新媒材的采用,不仅会丰富绘画语言的手段和表现力,而且会促进绘画观念的更新。这次展览会上,有一些作者运用新媒材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形式语言新颖,还折射出新科技时代人们求变化、求多样、求丰富的审美理念。相对传统形态的艺术来说,现代艺术更加重视语言自身的表现力,讲求形式的感染力,这并不表示它轻视题材内容的选取,而是力求在形式语言自身中传达某种文化意味或表达某种观念。这次参展的作品更多地在语言的现代感上着力,以对现实提出问题或表现作者真切的感受。如追求艺术语言的即兴感、直接感以捕捉和表现“在场”的“真实”效果;如重视创作过程中潜意识的发掘;如追求现代构成意味和现代文化的时尚感;又如在静观中体悟对象或物质存在的意义,等等。这些新的探索对我国现代艺术的向前推进,都很有意义。
参加本次展览的作者有我国油画界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其中不少是崭露头角的新锐,展出作品也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我国现代美术创作的水平。但正如前面所说,这是一次硏究性展览,由于种种原因,它不可能全面反映我国现代艺术的面貌。尽管如此,它还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为我们硏究中国现代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