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画家
3  4  
PDF 版
· 文以载道——山东当代
中国人物画状态述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以载道——山东当代
中国人物画状态述评

■然 之
  引 言

  翻开中国画的历史长卷,在花鸟、山水、人物三类的分科中,人物画发轫最早。从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史前岩画等资料来看,也都是以表现人物的活动为主题。在某种意义上说绘画的发源是从表现自身生活、表达自我情感开始的。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类思想学说就在这里汇集交融,成就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深厚博大的齐鲁文化使得在这块土地上成长的一代代的画家身上,深深地打上了齐鲁文化的印记。

  儒家文化的经世致用及文以载道的入世精神,在历代绘画作品中不胜枚举,山东的汉画像石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艺术形式,宋代山东画家张择端描绘京城汴梁风土民情、勾栏市井的长卷《清明上河图》就是生动形象的例证。现当代的山东人物画秉承了古代人物画的文脉传统,作品充满了直面人生、反映生活、讴歌时代主题。另外,佛道文化的超然物外,注重内心感悟的精神也从另一个方面影响着山东画家的创作心路。例如,五代山东人物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作品堪称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这些开一代历史画风的古代前辈画家,他们的艺术思想、艺术风范、艺术作品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在这块土地上成长的一代代画家。

  历经唐宋至明清,除晚明的两位人物画家,浙江的陈洪绶、山东的崔子忠(当时被誉为南陈北崔)外,再无高峰。随着花鸟和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被世人广泛接受和其自身技法系统的逐步完善,人物画的发展也经历了由鼎盛到无可奈何的衰落过程。衰落原因大抵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内因是人物画在主题表现上渐渐远离生活,在技法上由于造型能力的弱化及笔墨程式的僵化,沦为《芥子园画谱》上概念化的陈陈相因。外因在于大众审美旨趣的变迁,对人物画渐渐不感兴趣,使其失去了广大受众所支撑的存在基础。

  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的现代文化运动,使得中国绘画产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尤其是人物画,引进了西方的素描、解剖、造型、透视及色彩等多种的技法表现和艺术观念,使之与中国传统的笔墨相结合,进入了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展、守成与开拓等激烈碰撞与飞速发展的变革新时期。在徐悲鸿、赵望云、方人定、蒋兆和、李斛等画家的大力倡导和艺术实践的推进下,引领中国画走进了现代。特别是在建国以后,人物画作为最能直观反映生活、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甚至不少山水花鸟画家也改画人物画,使这一最能表达人及社会生活状态的画种得到了空前发展。

  山东人物画亦顺应全国发展之大势,建国以后历经几代画家的努力,直到今天已经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当代山东人物画从“文革”后期即开始发轫,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异军突起,成为全国人物画队伍中的一支劲旅。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大型展览中,山东作品的入选率和获奖数常常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八十年代末的山东中国画晋京展、1997年中国文联及中国美协组织的全国百杰的评选、2003年全国政协召集的山东十位画家进京展览等等,这些全国影响甚大的全国展览评选及山东的展览中,入选和获奖的作品也以人物画居多。及至2006年齐鲁人物·山东人物画晋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再掀高潮,山东人物画以扎实的艺术功力、精湛的笔墨语言、浓郁的生活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的群体形象得到了全国美术界的广泛赞誉。

  (下转第3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02 文以载道——山东当代
中国人物画状态述评
■然 之 2008-10-24 美术报000022008-10-24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