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四季》是唐秀玲继《金沙滩》之后艺术创作的又一大突破,也是她艺术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她在重彩画研究创作领域的这一重要成果,检验了自己的理论,回答了对现代重彩持犹疑态度者的诸多提问。本文试通过对《走过四季》的解读,探究其在现代重彩领域的贡献与意义。任何一项实验的成功,其意义在于对历史的突破和推动一个领域研究的进步,而非仅对成功者予以褒扬和赞许,因为相对于实验成功的社会意义而言,成功者因其成功而得到的任何物质或精神收获都是微不足道的。对《走过四季》作初步探究,笔者认为,其美术贡献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
1.《走过四季》画了以前无人关注的丁香,唐秀玲是请丁香入画的第一人。丁香花在花的种族中属于寻常百姓,甚或可称之为弱势群体,它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为诗人和画家所称道;不像水仙那样冰清玉洁,供在雅室暗飘清香;不像芙蓉“出淤泥而不染”,倍受读书人青睐;不像菊花,百花开后我花发,赢得满堂喝彩;它也没有梅花幸运,天赐冰雪为伍,因其傲骨而千古传颂;虽然绽放生命辉煌时密密匝匝,浓香四溢,但不被画家垂青,只是自生自在,自度春秋。唐秀玲,这个从小就与众不同的女孩,现在仍然不随波逐流的画家,独具只眼,将丁香花堂而皇之地请上画面,挂到了十届美展的展厅,挂到了中国美术馆的殿堂,为中国画的表现内容提供了新的素材,为国人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自然界的美丽物像如恒河沙数,但进入画面者寥若晨星,以艺术美为大自然存照,需要艺术家有职业的眼睛。现在,唐秀玲画了《走过四季》,开了画丁香的先河,丁香花也因唐秀玲而一展风采。唐秀玲发现了丁香美,画出了丁香魂,正是她别具审美慧眼和高于时流、不同凡响之处。
2、《走过四季》表现了独特的审美意境,构筑起人们的心灵驿站。它圆舞曲似的情调,畅快而舒展的抒情诗意境,把我们带到理想的精神家园,给人归属向往和惬意感受。这种艺术意境的创构,使客观景物化为主观象征,通过升华物象而滋润人的心田。
画家是以丁香自喻,从小我中透视和展现大千世界。丁香迎春绽放,以诚挚的心怀回馈春天,以满腔的热情讴歌世界。它既不与群芳争奇斗艳,也不以浓香袭人自我表白,只是静静地与同伴相携,默默地为乾坤添彩。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他人赏识而自得,不以无人喝彩而自哀,只以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念而存世。丁香花为花中之不遇者,恰如人世之君子不遇。不遇而不失意,照样灿烂而绚丽,实为君子固穷,穷且益坚。
当人们匆匆走过漫长的崎岖山路,疲惫的身心需要一片可供小憩的绿茵,一条可以濯足的小溪,一处远离喧嚣的家园,亦即一个不饰浮华而清雅恬淡的去处。《走过四季》描绘的正是这么一方所在。人生如荼,宇宙无限,秦皇汉武开疆拓土,唐宗宋祖叱咤风云,而今安在哉?穿越历史长河,进入时空隧道,去际会风云人物,更觉世事茫茫,沧海桑田。慨然长叹之际蓦然回首:丁香花依旧开着!这就是人生的真谛?这不是人生的真谛?人生一杯茶,一瓶花,足矣!
3.《走过四季》将制作引入绘画语言,丰富了现代重彩的表现手段。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新的成功,标志着单一笔墨书写与多元表现形式并存时代的来临。在这幅画中,既有骨法的线描,又有肌理的制作,二者结合别开生面,意趣横生。长期以来,中国画以写为主,绘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写的过程。有人出于对传统绘画技法的喜好和偏爱,不断引经据典以说明写的重要性和排它性,认为提倡制作实为笔力不足和功力欠缺的遁词,并尤其以为制作是工匠的活计,绘画一经制作,匠气在所难免。写无可非议,写要大力弘扬。但是,完全拘泥于写亦不足取,相对于写,制作另有神奇,何况写与制作本无霄壤之别。使画面更加绚丽丰富,使意境愈发扑朔幽深,制作别有妙用,《走过四季》以不争的事实验证了此点。故曰,制作与写意特点不同而神意相通,相羡相非皆不足取。《走过四季》不即不离,既继承了传统的书写,又大胆采取了肌理制作、材料使用等手法,当写则写,当制作则制作,以写去制作,以制作去写,二者以其不同特质区别表现不同物象,实现了多种手法的兼容并蓄和完美结合,这就不能不令我们刮目相看了。
4、《走过四季》注重发掘色彩语言的表现特征,主观设计使画面单纯而不单调。作者于重彩情有独钟:“进入重彩领域,我体味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天然石色的晶体闪光使我怦然心动。在与材料的接触中,可以体味到人物之间的互动与交融,体会到一种达意和畅快,感受到个性的显现与张扬,享受到画面丰富变幻的效果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愉悦。”天然矿物色的巧妙使用,作者变随类为随心随性随意赋彩,以及匠心独运的主观设计,规避了可能出现的弊端,把“意外”效果升华为抒情达意、传神感人的灵性展现,开创了现代重彩新的样式。
5、《走过四季》创造了一种全新图式。它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无论是从徐黄异体中搜寻,还是从齐白石、吴昌硕、林风眠的画中去觅踪,都找不到它的风格出处,这是唐秀玲自己的图式。她在艺术的殿堂里摆上了一瓶独特的花,是她按照自己的审美旨趣、自己的栽培方法、自己的摆放风格为观众奉献的礼物。这瓶花的出现,既吸引了专家的视线,又赢得了群众的青睐。正是有了这瓶花的摆放,我们才有了这么一种感慨:风景这边独好。
感慨一:静止之中有韵律。这是一幅静物画,却很有节奏。叶片之间有韵律,花叶之间有秩序。如果没有花叶之间的和谐节奏与彼此呼应的有效秩序,那么,这盆花便显得凌乱和躁动。有了静中见动的节奏,就伴生了体现节奏的秩序,就催发了花簇与叶片之间的层次,而层次又使画面产生了厚度,厚度势必转化为力量和气势,气势表现了壮美,壮美升华为崇高。
感慨二:构图对称达成视觉均衡。中华民族有一种泛化的审美意识,尤其是在形式美领域,《走过四季》十分注重结构形式中的对称美感:以丁香花瓶为中轴展开左右基本对称的形式,为使画面灵动而不僵死,作者有意加多了右边的花朵,同时又用左侧的留白呼应总体构成,消除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使均衡之中有不均衡,不均衡之中有均衡。从具象基本对称到视觉感应均衡,传达出女性作者的美学修养和对观众的审美体贴。
感慨三:色调走向与结构形式和谐统一。在《走过四季》中,色彩的巧妙设计使自然的原生态呼之欲出。《走过四季》打破了花鸟画千百年来孤寂、冷漠、凋零的程式,使柔中见刚、和谐统一的丁香群体走进了花鸟画的艺术殿堂。
《走过四季》以青色与灰色组成了色调统一体。灰色含蓄、深沉,青色靓丽、明晰。小面积的青色穿插于大面积的灰色之中,有明有暗,有隐有显,交相辉映,融洽得体。老子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和谐统一的本源在于不争,《走过四季》就是书写了一个不争的整体,用艺术的形式揭示深刻的人生真谛,所以它是成功的,当然也令人心中首肯。
感慨四:整体力量迸发出气韵。关于花鸟画,古人在画论中有许多对技法的阐述,细读之后,油然折服于前人的精辟论述。但美中不足的是,三两朵花如何绘制有着成型理论,怎样在一幅画面上绘制三千多朵花,却从未有人涉及。古人历来主张以少胜多,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虚胜实,无胜有,不足胜有余”,后人实为推崇;宋元明清浩如烟海的画论中,画花画少不画多的训诫也是学画者奉行的金科玉律。《走过四季》融三千丁香于一身,可谓是史无前例之首创。三千多朵花,这种气概本身就产生震撼人心的效应。一粒明珠,微光不及方寸,万斛明珠却可照彻厅堂;孤芳一朵,光彩和香气不足以惊人,而三千多朵丁香的馥郁就使人沉醉,就光彩照人。重复就是力量,《走过四季》为花的整体力量存照留世,从花的整体气势中迸发气韵,令人欣然。
感慨五:巧妙地处理了虚实和简繁。在这幅画中,,边角的处理最具慧心和创意,它显示一种深沉和朴厚,看似最虚却最实,奠定了画面的庄重和典雅,确定了画面的情趣与主调,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耐看性和可读性。而与虚实相比,简繁处理得当又是此画另一突出特点。边角的处理十分简单,却耗费了画家大量精力;丁香花的处理十分繁密,画家却画得得心应手。正如古诗所说:“看似寻常却奇倔,成如容易却艰辛。”越是简洁的东西,越需要大智慧。《走过四季》的简繁对比使这幅画有了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唐秀玲在《走过四季》中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创造了富有个性的重彩语言和属于自己的审美图式,表现的是寻常的丁香与清茶,表达的是人文情怀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