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有这样几位画家,如长安画派的石鲁、新金陵画派的亚明、黄山画派的张建中,他们都曾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锻炼成长为一个画派的领军人物。
张建中自幼喜爱诗词歌赋,并练得一笔好字、好画。1948年,他作为新华社的随军记者南下安徽,从此和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60年代初,我负笈合肥经恩师肖龙士的推荐结识张建中,当时他在美协工作,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尤其墨竹和书法早已享誉画坛、声名远扬。他的墨竹得力于书法,随意写来,出神入化,清新秀健。纵观历代写竹名家,他的风格是独特的。
张建中的艺术成就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山水画。他以黄山为创作基地,潜心研究黄山画派渐江、石涛、黄宾虹等大师的作品和理论。“文革”期间,他下放到九华山,与黄山、太平湖朝夕相处,誓以黄山为师,登险峰、下峡谷、观云海、探奇松,临清泉飞瀑,几十年的黄山情缘,多少次上黄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黄山自然造化之美,博大幽深之美,雄伟峻峭之美,铸就了他的大气磅礴、笔墨淋漓、独树一帜的山水画风格形成。他喜欢画大画亦擅长画大画,他曾创作过六尺整宣十二通屏巨幅山水《大好河山》,丈二、八尺的山水画如《黄山奇观》、《巍巍黄山》、《梦笔生花》等等。他的大画注重整体气势,山峦起伏,云海缥缈,一气呵成,令观者感到画家的大气魄、大胆略和包罗万象的学养。这些大画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震撼,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情怀。张建中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他的画面构成往往以黄山松为主体,画中的苍松或从天飞降,或横空出世,或绕石盘行,或汇聚幽谷,或挺立峰巅,千姿百态,骄若飞龙,写出了黄山松的内美,高歌了黄山松的精神。中国画是线的艺术,自古讲究笔墨。张建中老师书法上的造诣打下了线条的基础,他擅用逆笔中锋,线条苍劲厚重、刚柔相济。他山水画用笔得力于渐江,但线的表现力和山石的造型又有新的发展,更富变化。在墨法上,他吸收了石涛的泼墨和黄宾虹的积墨法,浓淡干湿枯的墨色打上聚散有致的墨点,使画面达到笔墨厚重华滋的效果,如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艺术作品忌程式化,作品要有新意,要有变化。张建中老师的作品有鲜明的、独特的个人风格,但每个时期都有新的追求、新的探索。在一个时期内不同作品在立意、构图、笔墨上都求新求变,绝少雷同。翻开他不同时期出版的画集,有一幅一境界、美不胜收的感觉。
张建中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为艺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革”后中国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继承和发扬黄山画派的优秀传统,1979年,张建中团结了郭公达、郑若泉、裴家同、陶天月等一批爱黄山、画黄山的画家成立了黄山画会,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书画创作和交流展览等活动。1982年他携“黄山山水画展”应邀远赴美国巡回展出,传播黄山画派的艺术。此后,黄山画会与美国中华艺术学会、日本黄山会结为友好画会,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给广大书画爱好者铺就一条成功之路,培养黄山画派后继人才,1983年张建中又发起成立了黄山书画院,开展书画艺术教育,20多年中参加学习的学员逾万人,他们当中很多人已是中国美协、书协的会员,在全国书画大展(赛)上获奖。他在皖期间亲自执教,并将自己卖画所得资助画院,购教室无偿提供画院教学。他还帮助安徽省教育学院筹建了艺术系,帮助合肥二中筹建了美术班等等。作为联合国艺术教育学会会员的他,多次应邀出席联合国艺术教育大会,为艺术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晚年张建中回故乡济南定居,但他仍然心系安徽、心系黄山、心系画会和书画院,仍然为两省的艺术家交流而操劳。我们曾多次应邀访问山东,足迹遍及山东的山山水水和各大名城,深受齐鲁文化和儒家学说的熏陶。半个多世纪他为安徽书画事业奉献的太多太多,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记叙的。他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继承和发扬了黄山画派的优秀传统,为当代山水画竖立了一座丰碑。
一个艺术家在攀登艺术高峰的同时,还为艺术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是极不容易的。张建中、石鲁、亚明,我想他们有一种使命感、事业心,但他们的最高理想境界不仅是个人艺术的成功,而是推动一个画派乃至整个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作者系安徽省黄山画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