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评论
3  4  
PDF 版
· 尘封的记忆 盛世的缩影
· 从“打倒文人画”到“中国元素”的泛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尘封的记忆 盛世的缩影
——中国唐代墓室壁画
■马 涛
  壁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样式之一,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在中国古代社会曾经占据着压倒一切的主流地位。从现存遗迹考证,其渊源可上溯至原始社会。据文献记载,壁画早在东周时期即已广泛应用,而至汉唐时达于鼎盛。对传世的壁画遗迹的研究表明,中国壁画艺术在唐代已达到完美的巅峰,其基本技巧的表现已高度纯熟、完善。在此之后,几乎所有壁画的处理技巧都没能超出唐代壁画的规范。其实早在唐代安史之乱后,墓室壁画便已开始锐减,宋代墓室壁画把注意转向生活小情趣,唐代墓室壁画中所常见的宏伟巨制已不复出现,传统壁画由此而渐趋式微。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壁画可分为宫室壁画、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三大类型。相对于宫室壁画、寺观壁画二者而言,绘画遗迹丰富的墓室壁画是最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在古代的各种典籍中,关于整个唐代墓室壁画的记述几乎是个空白。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客观因素所造成的:首先,由于墓室建筑从构建到绘制壁画都有一整套森严的礼仪规范和具体要求,故而它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不可能去追求题材与样式的创新,名家大师也不会费心去为其创作粉本,因此这种纯属匠作的壁画绘制自然就不被历代文人士夫所看重而去研究。其次,古代的墓室不能像宫室、寺庙、石窟那样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它不是一般人可以经常欣赏、面见的。换句话说,它没有审美功能,只受制于中国古代严格的礼仪规范,所以它必然不会为文献、典籍所看重。但是在今天看来,墓室壁画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为自汉代以来,中国墓室壁画就形成了如实再现墓主人生前社会生活的定式。特别是在唐代墓室壁画中,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描绘全面而又深刻。而且这种描绘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已远远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再现。大到宏伟壮观的社会全景,小到细致微妙的生活小节,无不处理得栩栩如生,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大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状况,丝毫没有一般墓室壁画常有的粗糙与单调。正是这种现实与艺术的高度结合,使得唐代墓室壁画具有了很高的历史与艺术研究价值。

  壁画的产生与兴盛,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壁画的发展与其所依附、存在的载体——建筑的发展密不可分,每一次新兴建筑样式的出现,都促使了壁画艺术的兴盛。唐朝作为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国力强大,社会安定,宫室、寺观、陵墓等各种建筑都被重新规范,特别是与壁画艺术关系密切的宫室与陵墓建筑,更是极其完善。古代墓室的建筑结构大体是仿照人们在世时的日常家居生活环境而设计的,墓室内壁所描绘的也是墓主人生前的社会活动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再现其生前的起居环境,以祝福其在地下仍然能享受这种荣华富贵。正是由于中国的建筑体系在唐代的高度完善才促进了唐代壁画艺术的极度繁荣。

  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所以厚葬之风极盛,墓室规模普遍较大,而大型的墓室又多绘有壁画。皇戚贵族的墓室多集中于首都长安附近,以作为皇帝陵墓的陪葬墓为极大的荣耀。唐朝墓室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已经与以前的习惯有了很大不同。在传统墓室壁画中星相图与四神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唐朝人显然对此兴趣不大,仅以程式化的金乌、蟾蜍、银河、星斗或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来表示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河汉以及代表四方神灵的四神图。相较而言,唐朝人更热衷于在墓室壁画中表现现实社会中与墓主人有关的农耕、放牧、宴会、乐舞、马球以及车马出行、仪仗、驯豹、驾鹰等生活场景,并通过对各种城阙、楼阁、庭院、佛寺、道观以及床榻、屏风、柱、斗拱等环境细节的描绘,使这种场景更接近于实际的生活。如果将唐代墓室壁画按年代顺序排列起来,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唐朝从建国之初到鼎盛再到衰败时期的审美习惯、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唐代绘画风格的逐渐发展痕迹。

  唐代墓室壁画大都忠实地表现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且多有准确的纪年,真实可靠。同时因壁画规模宏大、题材范围广阔,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极其深入,简直是整个唐代社会、文化的缩影,为今天人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典章制度、日常生活及其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提供了最可信的珍贵资料,另外对于其他唐代艺术品的时代以及真伪的考证也是极有用处的。整个唐代遗存下来的卷轴画极少,而唐代墓室壁画却遗存十分丰富,展现了唐代绘画,特别是人物画较全面的发展状况,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中有关壁画、卷轴画文献资料的极直观、极重要的旁证与补充。例如在李重润墓的壁画中许多人物以流畅的线描画成,轻施淡彩,有的人物须发毛根出肉,笔法飞动,证明了吴家样早在盛唐之前就已初见端倪。而该墓车马仪仗上方作为背景的山水,不施皴擦,仅在勾勒后以深浅不同的颜色渲染来表现明暗凹凸,反映了早期山水画的面貌及唐代山水画的水平。该墓通道东西两壁的楼阙图,细部结构交待得工整、具体,值得注意的是该画仰画飞檐,显然在有意追求透视效果,流露出当时的透视观念。另外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唐墓壁画中发现的六曲花鸟屏风,尤为引人注目,该屏风以奔放粗逸的勾勒与重彩相结合的技法,描绘了鸳鸯、野鸭、锦雉、鸢尾、萱草、蒜苗等花鸟,还以远飞的小雁、缥缈的云山为陪衬,极为生动传神。该画显示了花鸟画已经成为独立的画种,并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由于唐代卷轴花鸟画已全部失传,使此画更具有了重要的历史价值。

  与前世乃至所有其他朝代的墓室壁画相比,唐代墓室壁画对其身边现实生活的描画能力都是空前绝后的。早在汉代时,将墓主生前的日常生活画进墓室壁画的作法就已成定式,但只有唐代画工才有能力把这些平常的情景描绘得生动而又细腻、全面而又深刻。唐代画师们远远没有停留在对生活场景的表面描绘上,而是希望挖掘出不同社会等级中的各类人物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微妙的细节还是宏大、繁杂的全景,均被唐代画师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丝毫没有其他墓室壁画在森严的墓葬制度所规范下的概念、粗疏与单调。正是唐代画师们深入而敏锐的现实主义的观察力、高超过人的艺术技巧和严谨而认真的创作心态,才造就出了这些无愧于那个繁荣鼎盛的大唐王朝的唐代墓室壁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评论 00008 尘封的记忆 盛世的缩影 ■马 涛 2008-11-1 48256DEA008181F5482574F100294CA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