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油画
3  4  
PDF 版
· 晨雾缭绕颂安详
· 守望坚强
· 百丈金身开翠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晨雾缭绕颂安详
——夏培耀的《乐山大佛》

■刘奎荣
  夏培耀教授创作的《乐山大佛》于1980年首次代表中国油画参加第二届亚洲国际美展,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认可与赞扬。画家以劲健的笔力、虚拟的手法、超越时空的结构,刻画了历经千年风霜,仍神情安详端坐于三江交汇之处的乐山大佛。清晨的薄雾萦绕佛身,佛貌清晰,神采飞扬,俯视浩荡江流,尽览人间春色。单纯、明净、纯洁的美,汇成了一股感人至深的东方韵味。

  夏教授在给笔者的信中谈及创作背景时说:“这件作品诞生要缘于‘文革’中在乐山大佛寺举办的省美协创作班。我们在那儿进行了一个月的创作,免不了每天要在大佛周围散步,特别是早晨,在雾气缭绕中,更显得大佛的神圣、神秘,这感受深深地映入我的脑海中。”正因为画家的眼睛“像一部X光机,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事物的内在美”,所以这幅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超凡的创新力构思创作的油画能代表国家参加国际美展。夏教授还说:“我当时之所以选《乐山大佛》作为创作题材,其一是我前面所讲的深感受,其二是‘佛’文化在中国人民亚洲人民的心目中有极深的影响,而油画艺术是地道的西方文化,我要以西方的油画技法来传达东方的神韵,让人感受到这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

  长期以来,画家坚持严格的写实基础,反对枯燥的摹写和缺乏想象的再现,他主张艺术的地方特色,欣赏泥土的芳香,但更要求眼界开阔与时代同步。“《乐山大佛》以画刀为之,运刀如笔以塑造全身,不拘细节而细节毕现,更以刀传达空间朦胧缥缈,而清奇之奇不亚于水墨”。夏教授成功地把握了乐山大佛的神韵和气势,作品体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追求。赏读此油画你会感受到一种吞吐宇宙的宏大气概,领悟到中国画大写意的意趣与书法的笔刀。

  夏培耀,1936年生于四川省江津县,1958年从四川美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考入浙江美院罗马尼亚埃乌琴·博巴教授油画训练班学习,后任四川美院油画系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创作的油画《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获全国美展三等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油画 00009 晨雾缭绕颂安详 ■刘奎荣 2008-11-8 美术报000092008-11-08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