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1版:阅读
3  4  
PDF 版
· 《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
调查报告》结题并正式出版
· 彰扬学术 史鉴后人
· 吴兴文的藏书票
· 中国美术三十年重点画家书系·了庐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吴兴文的藏书票
■杨小洲
  关于藏书票,我最早的认识得于吴兴文先生在大陆三联书店出的那册《我的藏书票之旅》,这书原在台湾先已出版,名为《图说藏书票:从杜勒到马蒂斯》,虽为一书,版本却略有差别,大陆简体版增有范用、傅月庵两篇序文,台湾繁体版则在印制上颇感精美。之前虽国内亦有人设计制作藏书票,但那不过都是近乎“报花”的木刻小品,表现力与故事性皆无法与国外的藏书票作品相比拟。而吴兴文此书给读者带来的喜悦,自可想象。藉由此书得以见识世界各国藏书票之姿彩,且将个人实用品转变为大众的艺术欣赏,得到雅致感受,所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于书本之外的话题开出另一种新的气象,仅此吴先生堪可钦佩。

  吴兴文新书《我的藏书票世界》,仍以一文一票的形式,分“寰宇一家”、“书人一票”、“我的最爱”三辑,收文107篇,收藏书票130枚。按左图右文版式,类于童书的看图说话,正可边看边读,清雅爽朗。书前有《代前言》谈“藏书票的收藏之道”,介绍藏书票的沿革与发展,可知藏书票的早期作用只为藏书标志,到19世纪下半叶,才出现收藏和研究藏书票的好事者,渐渐开始追求它的艺术性与稀有价值,自此艺术家和书籍插画家纷纷加入,到1880年,英国人华伦写出《藏书票指要》系统地将藏书票分门别类,使之成为艺术,亦自成体系,藏书票遂步入正途。1953年国际藏书票联合会成立,每一年或两年召开大会,痴迷者众。此处尚可多说几句:第32届世界藏书票大会下月将在北京举行,对中国爱书人而言,不必远足便能观睹此间景象。

  是书“寰宇一家”部分,谈中国藏书票及设计制作者,多为作者与藏书票创作者之间的交游,或记人谈票,最见作者性情。《鲁迅与藏书票》、《灵凤藏书》、《无相庵藏书》、《藏书票界元老:李桦》、《老实人古元》、《杨可扬的第一款藏书票》、《曹辛之的三支笔》等,所谈都是中国藏书票的过往与今朝。不过时下中国制作的藏书票趣味平平,情境与巧思皆不入流。从藏书票角度谈鲁迅,作者说:“那时鲁迅以提倡新兴木刻运动为主,只是对藏书票感兴趣而已。假如把他和中国藏书票的起源与发展联系在一起,可能是优点牵强的。”此语颇含道理,鲁迅将藏书票称为“藏书图记”,算不上一个“玩票”的内行。

  第二部分“书人一票”与第三部分“我的最爱”皆谈国外藏书票,也是作者收集藏书票的精华所在,可视作前一册《我的藏书票之旅》的延续,最具趣味。《伊拉尼出版社》、《萨克雷的崇拜者》、《萨堤尔与女人》、《滑稽的武士》、《加勒比海盗》、《画中有画的堂·吉诃德》、《摩根图书馆》、《红雨一庭春寂寞》、《舞女的报酬》、《哈布斯堡王朝的没落贵族》等标题,看上去都觉得颇值一读。

  不过就藏书票而言,似乎还有更多可资谈论的故事,在吴兴文看来,“我们研究和推广藏书票的目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像我一样,‘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资料,去钻研和著书立说,甚至花很多的钱去收集那些名贵的藏书票。最重要的是,要从中享受乐趣。就像歌德说:‘美’需要助长,‘用’则会自我助长。‘美’的东西并非一定要据为己有,而且就像藏书票,我们更可以动手创作,贴在自己心爱的书上。”这或可成为我们对藏书票的认知,于此中寻得趣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阅读 00021 吴兴文的藏书票 ■杨小洲 2008-12-6 48256DEA008181F5482574F8004E978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