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海上——徐锋水墨作品展研讨会
编者按:
2008年11月21日至24曰,“风行海上——徐锋水墨作品展”浙江画院展厅展出。开幕式当天,举行了“徐锋水墨作品展”研讨会。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美术报》副总编王平主持了研讨会。
池沙鸿(浙江画院副院长):
徐锋是一个很特别的画家,尤其是在现代的浙江山水画画家当中,在整个舟山的山水画画家当中应该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他的特点就是以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大海,跟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所有中国画的发展都是靠心灵感受,然后创造新的技法,不断地往前走。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本身是兼容并蓄的,本身是可持续的,本身就是具有创新性的,只要掌握了传统,就代表着创新。我们应该以更好的角度体会和学习中国的文化传统,在这一点上应该说舟山的这批山水画家给我们一个很新鲜的启示。
顾生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这次我很高兴参加徐锋同志的画展和研讨会。徐锋是我生活在舟山的同乡,他为人很谦诚很朴实,而且我觉得他的画很有潜力,也很有形式,很有希望,我喜欢他的画。我觉得舟山过去虽然也有文化艺术上渊源,但都停留在民间艺术上。我记得在我们小时候,沈家门没有画家,我还是第一个出来画画的,现在经过王飙、毛文佐、陈乃秋、朱仁民,还有徐锋的努力,出了许多画家。舟山的画画得潇洒、灵动,有开拓精神,在传统基础上强调个性,视觉上、艺术上创新。我觉得像徐锋的画,白描水墨画得好。我希望徐锋再接再厉,百丈竿头更进一步,给舟山留下些更美更新的作品。
孙 永(浙江画院院长):
徐锋作为一个年轻的山水画家,又是代表舟山地域性的山水画家,对生活的感受非常深,对家乡的特色了解得非常透。从王飚他们开始,这一批画山水的我一直也在观察,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直觉非常好,悟性非常高,生活非常透。但是反过头来,对传统的一些把握方面、一种领悟方面,可能舟山画派不占优势。从我们宏观的角度来讲,他的画缺少一种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的底蕴,所以他往往比较用类似西画的方法来处理中国山水画。我觉得有的地方需要补课的,补了以后可能不见得立刻有成效,但是以后会获得长远的回报,而且是图大利的,现在的年轻人要注意不要图小利。等过20年再回过头来看,他的意义在哪里就清楚了。
王 飚(舟山市美协名誉主席):
徐锋今天到杭州办画展,我觉得更像我的一个孩子,前两天他的师兄陈平到我家来,问我徐锋为什么到杭州办画展?我说怎么了吗?他说太厉害了,怎么可以到杭州去搞展览呢?我说徐锋可能是对人生的每个阶段的一个小结。能够到杭州搞画展虽然可怕,但是也很幸福,可以得到专家的批评。因为到了杭州以后会走上大路。今天徐锋能够办画展,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点评,希望各位老师对徐锋多提些批评。
尹舒拉(浙江美术馆研究员):
我一直关注海的作品,假如要说中国的大海画得最好的,我感觉到还是王飚、王兆平、郭修琳他们这一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这一批画的海是我目前为止所挥之不去的。艺术作品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艺术技巧,其实是他们真正对海的一种感受。徐锋的绘画同样是对海,我觉得徐锋对海的感受没有王飙他们这么深,徐锋是站在海的边上,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跟大海发生的一种关系。他对于技法的关照超过了对生活的关照,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需要去思考的。你有时候为了技法,为了画面的某些完整性,丢掉了你自己的一些特性。画海是很难的,像徐锋能够有这样的条件去画海,今天又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老师、朋友、专家们一起点评你的作品,我觉得你是非常幸福的,所以我再一次对你的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
毛文佐(舟山市美协名誉主席):
徐锋到杭州来办画展,首先能得到美术界专家的指导,对他来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对他今后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我们生活在边缘,但我们的生活还是比较充实的,对海的观察也比较透彻的。现在看到一些年轻人一代一代的出来,而且他们的画站得那么高,感觉我们太落后了。所以这次我也是来学习的,各位专家可以对我们海风创作提点意见,我们带回去学习。
范达明(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
我觉得美术还是要解读的,中国画其实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一种更诗化、更有文人的感觉。
徐锋的作品分为四类,各自有不同的区别。第一类是创作,是有个主题在的,当然不管是主题鲜明也好,还是怎么样来进行创作,都还是不错的。第二类《海的记忆》是平时的创作,就有点接近中国画的方式,平时你接触生活、通过生活,从自己对海的理解中得到一种感受,其实真正的画就在案头,即兴地画出来了。第三类作品《海风盈怀》以小品为主。第四类《行走海边》,由于是写生,所以从整个图画来说,比较细。中国山水画有它的一种传统在,因为是写生的,我觉得很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地重墨韵,讲究骨法用笔。我觉得徐锋的观察是比较细微的。但是这些画大多是取一个景观,从中国大山水画的全景来说相对少一些。你离海岛更近,你可以更近距离地观察,这是你的一个特色。而且你的这些房屋的用线,还是有点北派的感觉,有一种光感。在这些房屋的用线当中,用岩石这种自然造化的东西和人结合起来还是比较有新意的,但是在中国传统的底蕴方面还是可以加深一些。相对来说,创作方面还是比较突出的,我整个感觉你这个画的文人气比较强,整个来看,你的画还是比较写实的。是不是中国的山水画一定要按照传统的方式去走呢?我倒是觉得年轻人还是可以有一些新意的,这种创造既是带有主观意识的,还是有传统在的,跟传统笔墨有着共性的东西,所以作为年轻画家,我觉得还是可以创造的。
黄务昌(评论家):
原先也没有准备,开始就是来看一个关于海的画展,看起来很有新意,很有水平,所以我看了以后,感觉画展很成功。因为我的印象当中,办画展而且是专题的画展是很难的。原来我看一些画展的时候,看过几幅就不想再看了,开始我以为今天也是这样的,但是事实跟我想的并不一样。他的画的内容、创意、用笔都是非常耐看的,内容很丰富,笔墨也很丰富,还是非常好的,这是我第一个感觉。
第二个感觉就是作为一个画家来说,从画册到画展,整个布局来讲,他是按照作品分类这个思路来做的。我觉得印象更深的可能是第二部分小品,画出了笔墨上的一些东西,包括一些内涵。大的创作,思想性方面,像这种意境方面,都是很大气的,但是从传统方面来看,还是有一种模式在的。徐锋的画里面有一些情绪上面的东西,我感觉更加好。
黄河清(浙江大学教授):
进了展厅以后感觉还是蛮好的,而且刚开始的那几幅大画,虽然有一点装饰性,但还是很丰富的,而且不是很单调,感觉比较好。我觉得他的画还有多个方面,写生的、模仿的、倾向于古风的,我觉得画里面想象性的方面比较好。写实、写生还是相对容易一点的,很多人到这一步都离不开写生的东西,其实想象是最难的,而且我觉得他在想象的构图方面很有自己的才气,可以继续大大地发扬这种优势,这是你的一个长处。
像《西北印象》、《风平浪静》这些画感觉还是蛮好的,虽然不是纯粹写实的,但还是发挥了你的笔墨,构图、空间布局的效果非常好。还有一幅是蓝色的《轻风》,这张我觉得很好,整个构图和墨的配合都是非常好的,正气、大气,还有很丰富的内容,非常好。还有我非常喜欢一幅《秋凉》的小画,因为我觉得要玩笔墨你可能比不过中国美院出来的那些,但是你的一些小画有特色,还是挺好的。总得来说,我觉得学画十年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真的非常不容易,有的人画了10多年可能老是画来画去都是老一套,我觉得你还是有能力可以去突破的,还是比较有潜力的。
章 耀(徐邦达艺术馆馆长):
徐锋的展览,完全跟海风画派有关。生活在那个地方要画出好的画很难,但是要以海为题挖出点东西来更难,所以这次画展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徐锋的作品我觉得跟别的不一样,创作的也好,展览的也好,发表的也好,在构图方面都比较有特色。我看得出来有的画里面是用传统的笔墨走的,传统的东西与大海的东西还是有距离的,所以我认为这之间可以做得更好。
王 犁(中国美术学院教师):
很喜欢这个展览,我比较喜欢他的没有那么多装饰的那部分画。我喜欢讲形式感的,但不是太装饰的,感觉有的大画太装饰,格调就会下来,所以我觉得在《海的记忆》这一块比较好,虽然有一些新色彩,但是不装饰,因为装饰感太强的话,往往会使画家失去对物象的体会。
他的写生生活味很浓,对形式感的体会也融进去了,生活气息也很强,特别是《嵊泗写生》,我非常喜欢,他把在生活中看到的东西从立意上剥离开来了,比较有特色。
李云雷(浙江省群艺馆美术干部):
我认为中国画本身是非常博大的东西,里面不是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子可走,我想徐锋是在画生活的一种,没必要要他去走传统的符号。而且我们在绘画界中比较推崇的东西就是文人画,以前的传统大多是这样,但是现在文人都没有多少了,那还谈什么文人画呢?从民间的东西里去找符号,这个路子是非常广的。其实没必要非要画家去画某一种画,徐锋只要自己喜欢愿意去做就可以。
金心明(浙江省群艺馆视觉艺术中心主任):
徐锋的这个展览,在我的理解上不是他个人的展览,而是海风画展。一年前我们在舟山谈起这个展览的时候,我就这样想,所以我对舟山的印象,感情很复杂,有爱、有恐惧、有排斥、有费解、也有莫名其妙,这种感情很复杂,就像海水和河水交融之后的感觉。
我讲三个层面的东西:
第一、徐锋这个展览我整个看完以后,没想到有这么多东西,而且也不错。因为我整个在参与这个画展,我觉得是了不起的。但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个人觉得他的画没有超越,没有超越王飚老师给海风画派定的这条杠杆,我觉得没有达到这一步,在我的心目中海风的感觉有点体现不了,整个分量没能超越。
第二、我赞成顾老师说的坚守,那么怎么坚守?要不要坚守?要坚守的话要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内力、外力也好,总要有个力才能守得住。真的是这样,实际上这条路并不复杂,我为什么说王飚老师走的路线,可能跟他不是土生土长的舟山人有关系。恰恰徐锋是土生土长的舟山人,又在那个地方,怎么守得住,我想对于你来讲应该怎么做?我想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想坚守住家乡,有些人经常说着我爱家乡,但是为什么又要出去呢?这种情况很多。
还有一个文化结构的问题,舟山文化本身有一种文化结构,跟外人进去所了解到的文化传承、基因也好、感情也好,本土的舟山人所了解的更加贴切。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作为土生土长的舟山人来讲,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样的方式来完善这个东西。
第三、徐锋非常不容易地把这个展览做下来了,对我们来说鼓舞也蛮大的,也确实像陈平所说的胆子蛮大的,不顾深浅地做了,但是这也是要靠大家推上去的,到了不做不行的地步也是要做的,他也在扎实地做了。到这种程度了,听了各位老师的点评,可能表扬不少批评不多,但是在这个以后,接下去该怎么做?这是第三个思考。我建议,徐锋五年以后再来办一次,这个展览不要把他理清楚了,理顺了反而没事可做了。
邢鸽平(浙江画院办公室主任):
我觉得徐锋的画还是非常有特点的,非常清新,我特别喜欢他的这些写生的画,非常生动。他是大海的儿子,画大海,画得非常有特点。所以我觉得画家的作品要有特点,还是会吸引人的,会有新闻点的。我觉得我们画院在这个时刻办这个展览,非常有特点,我非常高兴,祝画展成功。
王 平(《美术报》副总编):
人们常说近处无风景。因为我们太熟悉近处的风景,反而发现不了它的美。而徐锋是表现自己身边风景的一个画家。
各位老师提出来的意见,是自己从艺过程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徐锋今后的发展来说肯定会有所帮助。传统到现在已经碰到很多新情况,也碰到很多的新问题,尤其是在表现舟山题材,我觉得需要运用新办法来解决。徐锋你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另外,每个人的笔性不一样,我觉得徐锋应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追求一种自然而然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