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美国引起的一场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不仅严重地波及到房地产、证券等领域,而且对各国经济发展和未来预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实这场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2008年秋冬以来海内外艺术品市场拍卖交易量递减、流拍率上升。“佳士得”、“苏富比”等海外老牌拍卖行的交易业绩,更加不容乐观。“寒流”即将来临的萧瑟景象也开始殃及艺术品市场。
就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而言,金融危机动荡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近期以来古代艺术品市场同样波澜不惊,当代艺术品交易遭受较大冲击,有的甚至乏人问津,市场交易量明显萎缩。以’2008“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为例,古旧字画总成交额为4190万元人民币,成交率为42%;古代瓷玉总成交额为2764.2元人民币,成交率为44%;中国写实油画与当代艺术油画总成交额为510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率分别为52%和54%。这一交易状况明显低于前些年业绩。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笔者以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从市场特征角度来看,艺术品投资属于中长期行为,而目前不少中国艺术品频繁交易换手和运作手段等状况来看,市场特征已由收藏为主、投资为辅演变成以投资为主、收藏为辅的基本态势。前些年在“击鼓传花”声中产生的有些高价位艺术品,遭遇金融海啸强烈冲击将陷入“牢套”境地,市场买家投资信心受到较大影响,短期内很难再出现2003、2004年期间市场交易的“井喷”景象。
二、从市场发展走势来看,国民经济总体状况对艺术品市场交易兴衰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品市场虽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小,两者之间也并非完全同步起伏发展,但相互存在一定的关联度,艺术品交易状况不可能脱离整体经济走势而特立独行。虽然人们对中国艺术品属性的认识与日俱增,市场成交量呈逐年走高的基本态势,但市场要素发育不良,它目前尚处于雏形发展期。随着国内GDP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出现下滑,不少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流入艺术品市场的宏观托盘资金更加有限。证券、房地产市值不断缩水,相关“资金链”收紧让许多投资家心有余而力不足。市场进入起伏动荡期,交易疲软也让原先的泡沫虚高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挤压,肆意炒作行为有所收敛,但不排除期间有人借机逢低吸纳的可能性。
三、从市场资源状况来看,自从中国艺术品市场重新兴起以来,各类艺术品资源逐步发掘出来,不同“板块”艺术品的交易价格轮番“炒作”攀升,但精稀类资源本身越来越少。面对金融危机大气候,艺术精品成交价难以持续攀升,使得不少买家谨持观望态度,精品囤货以待价而沽,视后市走势决定自身行为。以往海外收藏家们往往把第一流的艺术品送往欧美等大拍卖机构交易,期盼卖个好价钱。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有限,因此不排除海外艺术品加速回流本土的现象发生,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陆艺术品市场精品资源紧缺状况。
四、从不同品类交易来看,艺术品的使用价值不太可能像普通商品那样直接了当地显现出来,势必将因人的主观因素差异而定。经过历史检验的古代艺术品价格相对比较稳定、抗跌强,因为普遍认同感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要小些;当代艺术品高回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交易非理性因素较多,之前就已出现价格缩水现象,有的书画家作品润格已不及前些年价位的50%。当前市场上当代艺术品交易“冷场”、传统艺术品交易“救场”等状况,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上述基本取向规律。通过不同品类与板块艺术品交易的冷热状况分析,撩开以往种种不良虚高炒作等手段内幕,“价值收藏”将成为今后人们投资艺术品的主要取舍因素,一些平庸的艺术家逐步为时代潮流所淘汰。
五、从经营机构处境来看,前些年由于艺术品市场行情看好,不少拍卖经营机构便如雨后春笋地出现,如今在市场资金、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面临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局面在所难免。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经营机构只要运作策略得当,生存下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其他一些抱着“分一杯羹”心态走入其间的中小机构,由于品牌、资源、融资等多重因素,生存处境相对比较艰难,其中有的将面临转行或倒闭的尴尬结局。品牌美誉度、服务质量水平将成为这些机构今后生存发展的目标所在。
笔者客观分析认为,凡事均应当一分为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也给大陆艺术品市场一次理性反思、规范调整的重要契机,发展与阵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任何困难终将过去。当春天再次来临的时候,大陆艺术品市场应该是愈加有序地成熟发展了,新一轮艺术品交易高潮将会重新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