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画家
3  4  
PDF 版
· 上海“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1986~2008”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海“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1986~2008”
——上海美术发展的见证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上接第17版)

  三、“海平线”都市文化的新体验

  进入21世纪,多元化的外来文化在上海相遇、碰撞,爆发出巨大的冲击力。随着国际化的深入,海平线从展览运作到参展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变化、革新,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0年第八届“海平线”上,主办者在展览的策划运作方式上首次引入国际流行的策展人机制,由一名或者数名有权威的艺术家、学术家主持。在参展画家的选择上,也不再局限于必须是美术家协会会员,从而为更多热爱艺术的画家提供了舞台。参展画家的年龄逐渐下降,部分艺术家是随着改革开放,新近涌入上海美术队伍的新军,不仅有专业、职业画家,也有业余画家,为上海画坛注入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海派艺术从而展现出一派新气象。

  “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展示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的都市文化,参展的每一件作品都显示或者包含着创作者对这个都市的体验与想象。这是一个别样的世界,是每一届参加“海平线”的艺术家心中不断探索、追寻的艺术天堂。他们不再局限某种绘画语言、表现手法,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身边的世界。他们的作品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大众文化。

  2006年“释义进行时·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以理论家与艺术家共同展现的形式出版成册。自此,走过了1986年联展召开前的七次研讨会到每届展览后的画家、理论家研讨活动,“海平线”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讨第一次站在同等高度的平台展示。以视觉艺术的学术探索为宗旨结合创作理论研讨成为“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不同于其他绘画展览的重要标志,也是她经久不衰的秘诀所在。

  在上海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海平线”培育新的审美趣味同时,提升了都市人的艺术素质。年轻的艺术家们挣脱了传统的枷锁,自由地翱翔在艺术的天空,展翅腾飞,谱写着时代的辉煌篇章。

  (下转第19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18 上海“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1986~2008”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09-1-10 48256DEA008181F54825753600229E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