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8版:副刊
3  4  
PDF 版
· 怀念恩师何镜涵
· 彩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彩虹
唐吉慧(上海)
  这个梅雨季节最热的一天,气象预报报了35℃。还有两天就是出梅的日子,湿漉漉的心情总算能离开湿漉漉的油纸伞。午后四时样子天忽然阴了,没有任何征兆,降下一场暴雨。雨很大,砸得办公室窗子叭叭响,隔着玻璃,我看到树在摇、人在跑,身旁的空气却不烧人了。下班的公交车上,好些人朝车窗外投去惊讶的目光,继而拿出相机、手机纷纷留影,我哼着岳美缇先生“惊梦”几句念白,好奇地也猫下腰向外望去——真美呀,很久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彩虹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的光晕,朦朦胧胧与天空融为一体,像杜丽娘,只一句柳梦梅“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杜丽娘那张红红的脸。

  《上海戏剧》7月刊的封面有幅梅兰芳、俞振飞《贩马记》的剧照,起初没留意,以为是“游园惊梦”里的杜丽娘和柳梦梅。我爱看《牡丹亭》,天天看都不厌,岳美缇先生说,那“是每一个昆曲演员的梦”。这梦,让她每当化身柳梦梅,都在台上久久不愿下来;这梦,也让岳先生的学生翁佳慧接过柳梦梅手中半枝垂柳,在昆曲的舞台撩拨起姹紫嫣红、无尽春色。

  今年是上海昆剧团建团30周年,上海档案馆3楼的展厅布置了许多上昆发展的珍贵材料和几位名家的书画,谢稚柳陈佩秋夫妇的梅花、荷花,陈从周先生的兰花、松树,俞振飞的书法,清雅极了。一幅张充和为天申老师节录的“游园”工尺谱,我印象最深,见到的时候甚至有些激动。我不懂工尺谱,缘由或许与黄裳先生几分相似,上世纪50年代俞振飞赠他的一部《粟庐曲谱》,他从未翻动过,因为他不懂曲牌,不知唱法,那些工尺谱在他像天书一样神秘,但他却深深迷恋着俞家唱。我是第一次这样近这样认真地阅读张充和:一纸古秀的工楷,分明晴窗净几满园芳菲,夕阳巷陌飘起的缕缕书香。

  张充和有三个姐姐,大姐元和,二姐允和,三姐兆和,四姐妹都嗜爱昆曲,“小时候,母亲请昆曲班的师傅到家里来教。大姐爱唱,我嫌麻烦,爱吹笛子。” 张充和说。后来元和嫁给了传字辈名角顾传玠,张充和解放前随丈夫去了美国,在美国,她仍然依恋着祖国的文化,一边参与教学,一边在各所大学、各种学术场合讲授、传播昆曲。她曾和元和在美国康州一所大学演过“游园”,允和演杜丽娘,充和演小春香。汪曾祺先生回忆西南联大的生活,写张充和“运字行腔,精微细致,真是‘水磨腔’。”我想一定好听极了。2004年10月,张充和在朋友们的策划下,带着50件书画作品在苏州昆曲博物馆举办了“张充和书画展”,开幕式上,九十高龄的老人一袭红底印花旗袍,黑色短披风,一副金丝边眼镜,大家看呆了:秋色已晚,春花依旧,光阴在眉梢留下的印痕,敌不过老人脸颊泛起的潺湲风韵。掌声中,张充和清唱了昆曲“惊梦”、“琴挑”。欧阳中石说她唱的昆曲是没有改动过的,才是真正的昆曲。

  1983年张充和回大陆探亲,俞振飞知道她爱戏,特意请她去天蟾看了自己演的《白蛇》,那晚是8月31日,张充和就坐在第8排13号。第二天赵景深在家约她吃饭,又请俞振飞去唱了几句,为此俞振飞向顾兆琪借了一支“尺字调”的笛子。前几日于冷肆偶得陈兼与致郑逸梅手札,原来俞振飞戏唱得好,诗做得好,笛子吹得也好。据说俞振飞早年由程砚秋介绍,拜了程继仙为师,而后和程砚秋研究起了昆曲。俞振飞为程砚秋重新整理了《游园惊梦》、《琴挑》,还教他《断桥》、《金山寺水斗》、《打渔藏舟》等。那时候他们每天在一起,程砚秋唱曲,俞振飞便为他吹笛子。

  昆曲是所美丽精致的大花园,小桥绿水常在,才子美人不老。我常常幻想,听着“生生燕语明如剪”,隐入小小一座玉玲珑,池塘边梅树下,静静守候那个六百年不散的梦。那梦从从容容、轻轻曼曼,时时优雅地会在天空划出道道彩虹——像杜丽娘,只一句柳梦梅“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杜丽娘那张红红的脸。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副刊 00028 彩虹 唐吉慧(上海) 2009-1-10 48256DEA008181F5482575350018E3F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