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开始免费对公众开放。
【入选理由】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从2008年起,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随后,各地文化文物部门相继出台博物馆免费开放时间表。
2.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启动,当代工艺美术精品受到收藏界追捧。
【入选理由】2008年3月19日,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在京启动,这是首次由收藏界主办的工艺美术行业权威奖项,30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担当“伯乐”,推荐本行业中青年工艺美术人才,鼓励艺术创新,工艺美术作品开始受到收藏界关注。
3.汶川地震,羌族文化遗产损毁严重,文化界发起实施紧急抢救行动。
【入选理由】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匡时国际等拍卖公司纷纷组织义拍。其中,保利拍卖公司在多位知名艺术家支持下组织的“情系灾区,倾情奉献——中国当代艺术赈灾义拍专场”共募得110件中国当代艺术品,100%成交,义拍善款8472万元。根据全体艺术家的意愿,由艺术家与红十字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共同成立的“红十字艺术家慈善基金”于2008年7月正式启动。
4.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行,奥运收藏热急剧升温。
【入选理由】北京奥运会激发了人们对奥运收藏的热情。随着奥运会开幕的临近,与奥运相关的纪念币、首日封、邮票、车票、特刊、门票、瓷器等开始走红,价格节节攀升,比如面额10元的奥运纪念钞,市场价格炒到了上千元。而随着奥运会的落幕,该类藏品开始回归理性。
5.全国55家文博单位的国宝级文物首次集中面对公众,“中国记忆”隆重开展。
【入选理由】由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55家文博单位选送的169件(组)镇馆之宝,7月29日至10月7日集中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许多以往在教科书中才能看到的国宝级文物给中外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6.上海举办首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只谈文化,不谈投资。
【入选理由】2008年10月8日至9日,“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隆重举行,来自北美、欧洲、东南亚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中国内地的近600位华人收藏家欢聚一堂,这是素来神秘的收藏家们首次集中从幕后走向前台。大会一洗当下艺术品收藏界的拜金风潮,只谈文化,不谈投资,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7.“吴冠中假画案”开庭,挑战拍卖行业“潜规则”。
【入选理由】上海的艺术品投资者苏敏罗2005年从翰海拍卖公司花253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张吴冠中的油画《池塘》,后被认为是伪作。经与公司多次协调未果后,苏敏罗把翰海拍卖公司告上法庭。12月16日,北京市一中院判决苏敏罗败诉,称其应承担市场风险。17日,苏敏罗表示要上诉。作品真假究竟谁说了算?“吴冠中假画案”再次触及拍卖行不保真的“潜规则”。
8.季羡林“字画藏品外流”事件起争端,如何善待文化老人成为社会关注话题。
【入选理由】10月下旬,一些媒体相继报道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的私人藏品被疑被盗流入拍卖市场。北大及举报人、季老弟子、季老儿子、季老本人等就此事纷纷发表意见,这批字画作品的真伪成为争议的焦点,多方说法不一。此事还引出了关于季老财产及其生病住院期间私权和自由的讨论,媒体呼吁善待文化老人。
9.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在纽约进行拍卖预展,中国官方、民间一致反对。
【入选理由】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11月6日现身纽约佳士得拍卖预展,将于2009年2月在巴黎拍卖,估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此事激起了中国网民的极大愤怒。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拍卖战争中非法出境的文物,绝对不会采取回购的方式,希望通过国际合作进行追索,实现文物返还。
10.金融危机影响收藏市场,艺术品成交大幅缩水,当代艺术品市场步入低迷。
【入选理由】9月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风暴给艺术品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苏富比、佳士得秋拍整体成交率比前一阶段显著下降,颓势尽显。尤其是当代艺术,成交大幅萎缩,买家观望气氛浓厚。北京798、宋庄等地人气锐减,画廊离场、转租现象频频发生,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遭遇寒流,步入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