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举着雄伟长城的燕山脚下的黄松峪湖畔,是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的所在地,聚集着一个有共同艺术志向和抱负的画家群体,他们从研习传统、取材生活和探索语言等不同角度集中注力,以期形成一种带有群体共性的面貌。其中李春海、王梦湖、程振国、师恩钊、于永茂、陈克永、段铁七位画家是研究院的中流砥柱,一直以团队的精神、共同的旨趣活跃在中国山水画坛。
共同的旨趣,往往是一个学派、画派得以立足的前提。正如清代初期以渐江为代表的“黄山画派”,聚集了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程邃、梅清、石涛、戴本孝等人以表现黄山为主体的画家一样,他们也聚集在燕山脚下的中国山水画研究院,七双手共举“燕山画派”的大纛,极目四野,由一个具体的燕山山脉,延伸和联想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向全国铺展开来,致力于山水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探求与转换。正是由于燕山山脉的独特内涵和慷慨赐予,引发了这七位艺术家开宗立派的愿望和独领风骚的志向,也正是共同志向使大家凝聚在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的麾下。
画派,在中国绘画史里不外乎两种含义:一种是历时性的画家传派,由创造新风格的画家及其追随者构成;另一种是共时性的地方画派,由同一地区的画家群体组成,当然也包括开创者和传人。无疑,“燕山画派”当属第二种意义上的画派,属于地域性画家的组合,标志着一个艺术集群的崛起。已经走向成熟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燕山画派”的七位艺术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住传统与未来、民族与世界、艺术与生活、个性与民众的诸多关系,并在实践中不倦地探索、开拓,终于完成了各自风格的现代形态建构。
艺术的灵感、艺术的生命、艺术的语言,是推动艺术创新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只能到生活中去寻求。长期以来,七位艺术家不畏艰苦、热情满怀地奔向大自然,把自己艺术创作的根深深地扎在生活之中,造就了他们清新朴茂、典雅平和、返璞归真的总体性审美取向。但又因各自禀赋、气质、素养、爱好的差异而形成各具个性的艺术语言,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
今天,这七位画家的全国巡回展在这里举行,旨在用他们的绘画张扬他们的主张,用他们的作品展示带有地区特色的整体艺术风貌。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山水画的变革不只是把现代山水的形貌画出来,重要的是把山川的现代感受转化为具有个性的笔墨语言。当然,要想通过一次展览来反映一个艺术集群的面貌,显然是以偏概全的,但它毕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使我们看到了“燕山画派”的粗略轮廓。可以说,这次巡展是一次中国地域性艺术集群形象的检阅,是一次献给伟大时代、伟大人民的水墨丹青交响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