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视点
3  4  
PDF 版
· 摊开的底牌
· 谁在收藏中国?
· 圆明园管理处重申:兽首理应“回归”中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摊开的底牌
■本报记者 潘欣信
  说起圆明园文物,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2000年4月发生在香港的那次拍卖。由于中国国家文物局的公开声明反对以及拍卖行的一意孤行,这场拍卖会激发了多数国人的关注目光和爱国热情。之后的2003年,失落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之一——铜猪首,现身拍卖,又牵动了许多人的心,澳门著名富商何鸿燊出资购得猪首,并把这件见证了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的国宝捐赠给了保利艺术博物馆。当时何鸿燊表示,四首回归,还有八首流落他方,希望尽力使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首能够早日回归祖国。现在,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再一次成为许多媒体争相追逐的热点,许多报道沿袭了“国宝”、“回归”等等极具感情色彩的字眼,可以说,每一次圆明园文物的拍卖消息,都引发了中国民众的热议。

  因为这些圆明园文物是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劫掠出境的,是中国一直强烈要求索还的珍贵文物,在法律上的性质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关于这一类文物的归还,国际法上的先例在上个世纪就已出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于1995年提出了一个现代国际法的原则: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这个原则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今年5月召开会议,讨论将此原则条文化的问题。充分尊重现代国际法原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而拍卖公司无视中国文物保护法律和有关国际公约,数次公然拍卖圆明园珍贵文物,实在是违背有关国际公约和职业道德,而且也是不尊重中国法律和中国人民感情的行为。在不止一次这样的行为之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实施更加有效的办法、思路,来制止这种卑劣行径的重演。

  在国人的心目中,圆明园文物早已超越了艺术性因素,成为弘扬爱国热情的重要力量。而这,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拍卖中被利用,成为其拍卖价格的组成部分。因为,对于艺术品的买卖价格来说,一方面,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公众的关注程度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所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认为,对这件事“不予理睬是最好的应对”。他说,对由于战争原因被掠夺到海外的文物,国家文物局可以通过许多形式使其回归,但绝对不会采取“回购”的方式,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他也呼吁,不要炒作此事,“炒作的结果,是让那些利用中国老百姓爱国热情投机赚钱的商人获利”。

  或许,正是因为一种“志在必得”的姿态,令我们在金钱上一次又一次的吃亏。我们的情绪越是高涨,越是明白清楚地摊开了自己的底牌。中国艺术拍卖市场发展迅速,收藏家也频频出击海外市场,不知道相比较于10年前,中国的收藏家是不是已经历练得更加成熟?从2000年至今,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叫价一次比一次高,这与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屡次被大加宣传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圆明园国宝,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了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可以窥见一斑。国宝回归之路,也将任重道远。如何有理、有据、有力、有效地讨回包括这些文物艺术品在内的千千万万的海外流失文物,需要更多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做大量具体而实际的长期工作,并应该成为被重视的严峻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2 摊开的底牌 2009-2-21 48256DEA008181F5482575610023FCB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