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于吟美 200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庆典之年,为促进内地与澳门文化艺术交流,中国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于2月27日特合办镜海观澜·澳门艺术博物馆馆藏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澳门19世纪历史绘画、澳门水彩画、澳门现当代绘画,以及澳门回归祖国专题绘画四个主题部分的作品,共计300 幅。
16世纪中叶,澳门为外国使团和商人来华开拓远程贸易的必经要道,不少西方画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澳门的街道、楼房、教堂、庙宇和民俗风情引发画家的创作灵感,他们透过画笔从不同角度表现出澳门的独特韵味。是次展览了60幅以当时澳门、珠江三角洲和中国沿岸地方风貌为题的作品,为研究澳门、广州及其他沿岸地区的中国近代史,提供了生动清晰的图像数据。
澳门还是中西文艺交流的熔炉。1825年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来澳,把当时在英国备受推崇的水彩带到澳门,促进了水彩画在澳门的发展,并成为20 世纪澳门绘画的主流。20世纪80 年代,澳门迈进城市现代化的年代,这为澳门的艺术发展带来新思维与创作动力。多位来自内地、香港及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葡萄牙等地的画家先后定居澳门,与本地华人、土生葡人及在澳的葡裔艺术家一起,在澳门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的环境中发掘创作灵感。所以本次展览中,不管是水彩还是现当代绘画作品,这些创作都反映了澳门艺术家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社会急速变迁的响应,观众甚至可一窥19至 21世纪期间澳门小城的变迁。
“观澜于镜海,水波不兴欤?心澜涛天欤?”该展命名为“镜海观澜”,是由于澳门这一濒海城巿古称镜海原因,当然,也因为这个展览还可以看穿澳门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的变更,和感受到在中西文化交汇的波澜与融合中澳门艺术所展现出的澄练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