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书法,与前些年的学者书法、民间书法、原生态书法、新生代书法等等概念一样,这几年多有提及研究,甚至频繁见于论坛与展示活动。斯舜威先生是这方面的积极探索者和活动组织者。斯舜威先生在文人书法的历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中,连连撰文著书,有一定影响,甚至使文人书法,有越来越有过于以往的几种书法概念,而形成一种更具体的大概念的趋向。斯舜威先生有着拯救中国书法的文人情怀,扮演着一个当代先导者的角色,这很好。在我看来,文人书法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理想境界,但要想付诸实施且达到相当的成果,那是谈何容易。我想就事说事,姑且以书法艺术界而言,似乎存在三个难以突破的阻碍。
◎一是文化的阻碍。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突出的问题,但以数以万计的当代书法家,几乎没有几个人敢于直面相对。张瑞田先生在2009年2月14日《美术报》关于文人书法的那篇文章,谈到晚清至民国中国文人书法的一些情况,是很值得我们当代中国书法家们反思的。略早于这篇文章的前几天,林墉先生也说到广东艺术界包括他自己,最缺少的正是文化。林墉先生讲这话,可看作书画艺术家文化清醒复苏的例子。我们看得非常清楚,至少是二十世纪末期以来十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很少有人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而担忧。此乃文化传承中不经意的断档,不认也得认。民国时期,一个北京大学就不得了,文化人有货色,书法绘画就是雕虫小技,不像现在把书法吹捧得神乎其神。狷介之士,叫板全靠古文,几乎没有书法。启功先生1993年春节上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说自己看重古典文学教授这顶帽子,并不在乎中国书协主席那顶桂冠。启功先生总说自己文化与书法的不足,并非谦虚。民国时期那一大批书法好的文人都很谦虚。“四两拨千斤”是天才的总结。我们想想看,文化累积犹如武术练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捷径。现在是,舞文弄墨的读书问学浮躁,不如耍刀枪剑棍的那么肯下功夫。书法家想在近期内突破这道文化阻碍的防线,相当艰难。
◎二是思想的阻碍。事物都相互制约,思想的阻碍不能不在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缺乏。都属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文化与思想,他们也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一样,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因为传统文化的缺乏,是因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吸收甚少,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恰恰与现代低俗文化相融合,形成的思维定式日趋走向平庸化低俗化。物欲横流与宁静致远,又那么背道而驰。我看好多书法家,或者自己家中书房悬挂宁静致远,或者为别人书写宁静致远,其实行为习惯都与此相悖。自己这么写,又不这么做,这就是思想的阻碍。我们这个地方,最近几年连续举办过一些全国性的文化活动,都有笔会活动。每每看到一些书法家或号称诗书画印兼备的艺术家的表演,真是拙劣得不堪入目。然除王伯敏先生(没有来现场)及扬之水先生表现出高风亮节,并能写有思想感情的诗书外,总会看到同样的嘴脸,总能听到无异的腔调,那就是我的字值多少多少钱。没有几个会为别人吃住行全包加润笔而花费了上万金钱,而自己又创作不出有思想感情的作品感到内疚和痛心。而且这些人中,不乏书法艺术名流。这样的思想本身,隔艺术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啊!况且思想的阻碍,具体表现在那怕是文盲也诅咒的文人无行,那才是文人书法艺术化最丑恶的挡路魔鬼,魔鬼最可怕。
◎三是技术的阻碍。技术的阻碍,就是书法书写技巧的人心不古造成的低级平庸。书法书写技巧,得自于书法取法高古问题,所谓“取法乎上”与“取法乎中、乎下”的界限。人的审美趋向,古已有之。古人审美趣味高,书法得法也乎上。古今同理。在古代墓志碑帖不断出土和发现的情况下,在历史文献资料异常丰富的今天,人们也逃不脱这个干系。往昔读书,启蒙便三百千,诸子百家。毛笔写字,落笔就王羲之王献之,颜筋柳骨,宋代苏黄米蔡再好也可不管。再有兴趣,往上《张迁》或《曹全》,抑或描摹石鼓甲骨,就算取法乎上了,仅此而已。什么笔走龙蛇,什么气象万千,因而端庄大方且飘逸潇洒,我们能套上去的溢美之词,应有尽有。看许多不知名的唐人写经卷,效法无不出其中。现在我们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往往故弄玄虚,节外生枝,大量重写法帖,让后人模仿当代的这个我。书法书法,就是以某某法书为效法的摹本。这个依我看太难太难,有文化有思想的书法家都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贻笑大方。或举章草,现代王蘧常先生就到顶了,难出其右。何况当代中国书法家,欲与比肩王先生者,不是那么容易。当然,真正有文化书法艺术眼光的,不会受多少现当代著名书法家法帖的影响。因为技术的阻碍是低级的错乱。只是有想学书者,在其文化艺术眼光还基本没有形成思维定式之前被接受,那就糟了。我们都知道俗无可医。而现当代书法家,只要讲钱的,没有不俗。书法练习基本功的取法,当然要紧。
我喜爱有文化有思想又取法高古的文人书法,我仿佛也能分辨一些高雅与低俗。这里只敢乱说话,却不敢乱写字。推想我的话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