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内有一座俄式四层楼白色建筑,暨大艺术学院就设在这里,作为暨大艺术学院重要分支的暨大书法研究所不用说也设在这里。暨大艺术学院的院长张铁林是个名人,暨大书法研究所所长曹宝麟同样是个名人,他们都喜欢书法,张铁林因为影视的缘故书名受到遮蔽,曹宝麟则早以学者书家的形象从安徽走向广东,书法是曹宝麟的名片,暨大书法研究所举曹宝麟的书法名片为号召,正像暨大艺术学院举张铁林的电影“皇帝”名片为号召一样,莘莘学子,心向往之。名人效应掌控得好,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我们看到曹宝麟麾下有陈志平、蔡显良、朱圭铭诸多优秀的书法导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调教出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人才,这一点,从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愉快地接受担任书法研究所名誉所长并兴致勃勃参加4月3日晚书法研究所成立一周年笔会的现象即可清楚。
4月3日是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成立一周年整纪念日,下午由书法研究所副所长陈志平任学术主持的两个学术讲座犹如一个兴奋点,把暨大书法研究所的严谨学风与开放姿态展露无遗。两个学术讲座分别是曹宝麟的“苏轼书法的再认识”,祁小春的“王羲之的书信与书法”。祁小春是广州美院美术研究所教授、研究生导师,如果说曹宝麟解析苏字时以苏轼喜欢吃“东坡肉”而造成他书体肥偏的调侃引起听众莞尔外,祁小春一本正经地考证王羲之“不欲触雾”的种种有趣话题同样招惹听众崇拜,曹宝麟结束语“祁教授比我讲得好”彰显了曹宝麟客套中的胸襟,还衬托了暨大书法研究所的雅思雅量。值得特别拈出的是,两位教授均以电脑屏幕为纵贯线,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而且自始至终席地而坐,平视和仰视听众,这样的讲座除了书法意义是否更应该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一个空间并不很大的电化教研室由于设置了这样的讲座而导致听众的聚精会神,我们能不好好加以研究?研究书法,研究书法人,研究书法讲座。
“寒食春风千古月,天涯书友共传奇。相逢一醉知君雅,墨未磨时也是诗”。陈志平的一首诗点出了该活动的风雅,广东书法创作、书法教育一定会感谢暨大书法研究所一年来的辛勤耕耘。
忽然记起暨大艺术院“白楼”一楼停放着的一辆自行车,它是张铁林筹建艺术院的校内交通工具,想必骑着自行车到处“讲座”别有一番滋味吧。
争讲座而不争座位大概是书法人的品行之一,“讲座”是暨大书法研究所成立一周年的最精彩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