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视点
3  4  
PDF 版
· 俞剑华的
精神与品格
· 书法“海啸”
· 丹青“大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5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丹青“大为”
史诗与牧歌·刘大为作品展
上海精彩开幕

  本报上海讯 记者 王凯 4月29日,上海美术馆内人头攒动,时不时会有过往行人驻足在美术馆门外,询问:又是上海双年展?诚然,上海美术馆出现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上海双年展的盛况,不过,盛况的确空前,却绝对不是双年展。

  这一天,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史诗与牧歌·刘大为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刘永治、胡振民、王文章、冯远、黎国如、方祖岐、丹增、张玉玺、江勤宏、胡炜、钱景林、何丕洁、李卓彬、何济海、胡忠、李永龙、李存葆、李明高、卢津平、陈彦明、薛军、吴长江、马春雷、李贵雄、蔡义批、斋藤、邓林、潘公凯、许江、王明明、施大畏、范迪安、曾成钢、黄格胜、何家英、杨晓阳、许钦松、韦尔申、罗中立、刘健、方增先以及各地美协负责人、各艺术院校、创作单位领导、军队艺术家等代表参加了开幕仪式。

  刘大为,1945年生,祖籍山东诸城。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刘大为中国画作品58件、水彩色粉作品40件、素描速写50件。在展示布置方面,不仅突出了中国画特有的展陈格局,而且更讲求“史诗与牧歌”的主题,与刘大为的艺术追求相得益彰。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杰出的代表画家之一,刘大为的中国人物画创作大致可分为两类题材,一类是塑造主题性创作为主的历史画;另一类则是以表现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生活的风俗画。由此两类作品形成的“史诗”与“牧歌”,构成了刘大为创作的主要基调。刘大为塑造中华民族英雄形象的历史画,呈现出史诗般的质朴厚重风格,而表现中国少数民族生活的风俗画则充满了牧歌式的豪放浪漫情调。史诗风格与牧歌情调,形成了刘大为中国人物画艺术的两大特征。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刘大为的作品就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上世纪80年代他的工笔重彩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这一时期出自他笔下的《血衣》、《鸡毛信》等一系列连环画,更是为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所耳熟能详的读物。90年代初,由他创作的《马背上的民族》、《草原歌手》、《晚风》等作品,在全国性大展上屡屡获奖并赢得广泛声誉。自1998年起到2007年,他任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主持全国美协的日常工作,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他不但一直坚持艺术创作,而且接受了许多重大历史与现实主题的创作任务,不断锤炼和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风格由此也越发鲜明与强烈。

  刘大为的工笔人物画,不完全是工笔重彩,也不完全是工笔淡彩,而是介于重彩和淡彩之间。在形象的塑造上,偏于写实,造型严谨,但不是完全被动的客观的实写,而是依据客观对象予以必要的简化和适度的夸张,甚至于在写实的形象中寻找内在结构的抽象意味。刘大为有非常扎实的西画功底和造型能力,加之长期养成的勤奋画速写的习惯,他在水墨写意画上的人物造型真正做到了得心应手、手到擒来。他的水墨人物画往往都是在超越以形写神之后而体现出笔墨意蕴的品味与格调,并且,这种品格古雅的笔墨之中依然保留着生活中人物形象的鲜活与生动。正因如此,邵大箴先生称刘大为艺术为“融会通达”:“融会,即融合之意,他的中国画作品立足传统、融合中西、熔工笔与写意技巧于一炉,自成一格;通达,即明白、顺畅之意,他的中国画作品,寓深刻之含意于通晓、明白的语言之中,兼有雅境和俗趣,可谓雅俗共赏。”

  此次展览截止至5月17日结束。为了丰富展览,上海美术馆出版了一本收录齐全的刘大为作品画册,举办了一场集国内最重要理论家于一堂的学术研讨会。同时,刘大为也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了2件代表作品作为馆藏。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3 丹青“大为” 2009-5-2 美术报000032009-05-02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