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2版:画家
3  4  
PDF 版
· 艺术家 哲学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艺术家 哲学家
□王兆平
  有人说艺术家是疯子,哲学家是傻子。我想如果哲学家懂点艺术,艺术家学点哲学那肯定会有另外一番景象。于是每当脑子里有点事一时睡不着,就会找一本生涩的哲学书来催眠,果然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很快就入梦了。

  久而久之,一些概念时常会在脑子里飘浮出来,并在中国画创作中似有一种潜通玄远的默然证会。使我完全相信了艺术家学一点那怕只有沾点边的哲学的好处。

  想当年,国门乍开,中国画以一种柔性的中庸姿态被卷进了一个莫可名状的亢奋洪流:中国画笔墨被解构;中国画内敛的简约性被无限扩张;一切深邃与精微的情致被轰轰烈烈的创新大潮所淹没。中国画主体精神和价值取向如雾里看花:飘忽、迷乱、倒错,最终导致了批评的失语。

  然而经典毕竟历久弥醇,中国画渗透了玄学思辨的学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又渐渐发散出超常的智性,在第一轮中西文化冲撞中以柔克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恒性。

  虚静

  在一个窗临立体高架桥的居室里挂上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的字幅看上去有一点无奈,在当今万花筒一般的世界里,找一份宁静已成为侈奢,然而用心与自然之和、天籁之声、万物之性默然证会的中国画画家,必须要有一份空潭写春,落花无言的淡定。

  虚静不是面壁危坐,也不是禅定止观,而只是一种不以物锢,不为象蔽,棣通远韵,一真孤露的精神状态。

  虚静是生生的始元、空旷中的一声绝响、飓风在某个经纬上合成的一瞬静寂。

  中国画不事雕琢,不泥迹象,或寂寥、或高孤、或淡宕、或简远、或荒率、或闲和、静极而心通、言忘则神畅。

  从虚静出发神驰于意象,完全不以理性逻辑为定式,以内心体悟的自由度和感应外物的随意性默契玄远理则,使思绪凭添了一层空幻的神秘和原创的生命力。

  忘象

  汉至晋,中国玄学从重言轻意转向重意轻言,从据实的时评和臧否人物转向抽象玄远的清谈。这不仅促成了中国书法和绘画最终被整合在一个源头上,而且使中国画加速脱离了具象的覊束。从开合、穿插、蓄势、得气中互为矛盾的因子首次触及了抽象节律,直接闯进了得意忘象的殿堂。言象仅仅作为体悟玄机的介质,确立了中国画抽象于言象而欲得其真的美学理想。

  东汉张衡在《平子论画》中所谓的“画鬼易,画犬马难”说明当时还处在一个重象轻意的幼稚阶段,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也仅仅是比较重视刻画人物内在精神面貌而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忘象”。

  直到谢赫把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之后谢赫、姚最等又提出了中国画品第概念,紧接着山水画的崛起,才清晰地勾画出一条从重言到忘象的脉络。

  吕坤《呻吟语》中说得好:“胸中情景要看到春不是繁华;夏不是发畅;秋不是寥落;冬不是枯槁,方为我境。”

  忘象才能心神远举,才能浸淫于个体情致化心路历程中去发见相非相之本真。

  尽性 《易传》中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可见一个物种只有尽性才能充分彰显这一物种的生命华章。

  性中涵性称为赜性,我以为中国画赜性中所涵的最根本的自性是“道”和“笔性”。

  道者,万物生机意趣之本,是超越物表的心体感悟,天地缚人于法,人之役法于蒙,如果一个人只囿于理法只能徘徊在入门的路经而已,只有透彻乾旋坤转之义才能迈进性灵自由的艺术王国。

  “笔性”作为主体秉性的载体,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的生发中,个性得以恣意宣泄,生命在宣泄中才能鲜活留驻。

  中国画赜性中有些涵性和其他画种兼而有之,如水彩、水粉、丙烯都有水和色彩的涵性,这些兼而有之的涵性使二种物种的边缘相切,在边缘生成了一个生态模糊地带。

  作为时代表征的创新,像一把锋利的剑悬在艺术家的头上,情急之下很多中国画家把目光纷纷地投向了边缘,期盼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来营造自己的图式。

  然而当边缘得到前所未有扩张的同时,我们突然发现中国画赜性在泛化中被稀释了,中国画在尽性中表现出始料不及的文化虚脱。

  大化

  生生不息谓之易。一切流转,蜕变谓之化。中国画在一个通约的内敛系统里缓缓地变通,吐纳。中国画的师承方式和临摹方法衍生出来的惰性使程式语言过于僵化。如果我们能追溯到中国画生成形态的始元,并在法、理、道的会通中去揭示中国画的深层底蕴,就能从容地在传统和现代二极中左右逢源。

  张岱年在《天和人论之五》中提出宇宙三极大化的架构:一曰元极,二曰理极,三曰至极。中国画的法、理、道正好与之契合。

  中国画的元极:即石涛上人的一画说,以一画以著万物的笔笔生发,确立了中国画笔墨的独特生态形式。

  中国画的理极:以方圆规矩为绳墨,以勾、勒、皴、擦、积、染等技法,而获得完美的程式。

  中国画的至极:从形而下图式来反照自身,演绎出蕴含在最深层的精神观照和生命呼唤,在抽象到具象之间一个非常开阔的意象空间里凝聚气、格、神、韵、逸、趣、品、情等人文精神的极致,把一个实有的世界转化成一个心造的大化境界。

  哲学家把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艺术家把复杂的问题归于简单,艺术家读哲学书千万不要从第一页开始,最好是信手翻来,不解至要,在辞旷浩衍中略撮玄要。

  如果以艺术家学哲学的态度,用大宇宙变通大流之一端来审视中国画的创新,那么中国画就必新无疑了。

  王兆平简介

  1945年生于浙江定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原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画院首批特聘画师,浙江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2001年定居上海。

  《海边缀景》 浙江省首届青年美展银奖;《晚炊》 May中国水彩画大展银奖;《山外有山图》 全国十届美展,上海展艺术奖。共有8件作品入选历届全国美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42 艺术家 哲学家 □王兆平 2009-5-9 48256DEA008181F5482575A700177F8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