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与环境
上世纪50年代,美术界某主管,欲齐白石老人安静作画,遂接出,独居深院,且派人照料起居。此举动机良好,实属蠢策。耄耋老翁,衰朽残年,岂能离开家人的晨久侍候、亲情温暖。老人离群索居后,顿觉凄苦,惶惶不可终日。清晨闻近处军营号角,犹大怖,误以为押解犯人之赴刑场,惊叹“魂飞汤火命如鸡”。白石家人闻讯,上书周恩来总理,周于是批评某主官乃胡闹,指示立即将老人送回府上与儿孙团聚。
贺友直一家三口住上海巨鹿路上一间二十几平方米的石库门楼里。“客人来人泡茶,八仙桌边请坐,就是客厅;吃饭了,摆上碗筷,就是餐厅;要画图了,在桌上铺一块大夹板,就是画室;晚上睡觉,钻进布幔后面,往床上一躺,就是卧室。”老画家风趣地将此称作一室四厅,而《山乡巨变》、《李双双》、《十五贯》、《皮九辣子》、《小二黑结婚》等为中国美术奠定过地位的几部连环画,就产生于这样的斗室里。一次,晚生汪大刚为其在城郊布置了一套画室,请他及家人搬去居住。但住了半个月,老人便逃了回来。“那里条件确实好,但住在陌生的新房子里,心里不踏实,脑子也短路了,手脚不知放在哪里好,根本画不出来嘛。”
书画、写作等创作皆在心境,环境次之,心境内质,环境外在。窘境下产生的不朽之作多矣,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如巴尔扎克的小说;裕境下产生的不朽之作也多矣,如司马相如的赋,如宋徽宗的画。窘境易裕境,抑或裕境易窘境,是否还能产生出如此的卓越?李煜在宫中作皇上时的词作,绮丽柔靡,不脱花间,成为阶下囚后,哀婉凄绝,感慨遂深,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白应诏前的诗作仗剑远游,任侠纵横,应诏后则奏歌侑觞,郊游狩猎,赐金放还后,自由明快,飘逸多姿。裕境易窘境,发奋在兹,焕发在兹,窘境易裕境而能持续成就者则不多,环境改善,往往旁骛失神,心猿意马。查士标“不求闻达,一室之外,山水而已”一语,指的便是心境,而非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