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油画

她者的图像 ——南方女性题材油画作品展

  本报讯 胡小龙 国庆节期间,一个关于南方女性题材的油画作品展在广州艺海堂美术馆举行。包括何孔德、徐坚白、汤小铭、陈衍宁、关则驹等16位著名艺术家参展。展览取名“她者的图像”,她者,女性也。之所以命名“她者”,完全是出于尊重女性,避免有性别歧视之嫌的考虑。

  女性形象是绘画创作中经久不变的题材,此次画展中的“她”是诸多画家对南方女性图像之概括。“她”走过了从循规蹈矩到自觉反叛传统,进而退化为秩序重建后的祭品,再到女性表象的复位与突破的漫长历程。在祖国母亲60华诞之际,呈现“她”的万千姿态与多彩图像,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提到传统女性,人们也许会把目光投向陈衍宁作品《等待蓝天》与何岸《早春》中的大家闺秀,她们受到严格的行为约束和礼教的规范,知书达礼,秀而不媚。观者或许又偏爱汤小铭《课前课后》与何孔德《肖像》中的“她”,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惊诧于那种从她们骨子里流淌出的美丽。

  与之相对的是,南方出现的一群追求自由的女性。她们的觉醒与反叛传统,都作为过去时态存在于旧中国、旧世界。林永康的自梳女系列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一系列是反映19世纪中叶以后,在广州出现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这些终身不嫁的劳动妇女,从封建宗法桎梏中挣扎出来,却又陷入压抑人性的痛苦之中。画家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段不可重复的历史。

  徐坚白于改革开放后转型期创作的《春风吹又生》,与文革时期“男性化”的女性图像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人物姿态与画面背景的处理,仍让人感觉到女性的革命激情犹在,温情不足。张大中的红军主题油画,这些形象秀美的“花木兰”是作为准男性的战士图像呈现在画面上,充当宣传教化的作用。“文革题材”显然是旧瓶装新酒,是对那个年代女性主体意识泯灭的质疑与反问。着男式服装但稚气未脱的女青年,流露出一点对自我身份的疑惑与对将来的期盼。画家敏锐的感觉已然深入女性的心底,“她们”能唤起不少观者的共鸣也就理所当然了。

  把创作转向了不浮夸、不造作的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题材,也是画家的必然选择之一。宣新明《守望》中的“她”经由艺术语言的处理,显现出新的审美特征。“她”是传统美德——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象征,伟大母亲形象所负荷的无言的承受与温情脉脉,成为当代南方正面陈述与颂扬的女性的规范之一,因此得以入选广东省第三届油画大展。

  在女性形象复位的同时,又涌动着另一股潮流。邓箭今的《花园中的女孩》直面人类生存的现实世界,以无所畏惧的姿态挑战传统禁忌。说她们是男性主体的窥视与渴欲使然也好,是女性的个性张扬、性别差异的重提之必然也罢。总之,她们不再包裹自己内心的真实,而是大大方方坦然面对观众,大俗亦大雅,这种可贵的真实不容否认。

  此次画展将于10月26日结束。主办方同时寄希望予新生代,虽然他们或她们不曾在这次画展中露面。期待南方女性题材油画不断营造出新的审美趣味,有更多、更深刻的她者图像出现。


美术报 油画 00007 她者的图像 ——南方女性题材油画作品展 2009-10-24 48256DEA008181F54825764D0005D0DE 2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