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考艺

“把脉”美术高考

  本人曾担任某省美术统考的评委及全国招生的评委工作。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切身体验到了美术高考中存在着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上个世纪初,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呼吁,但反观今日之美术高考,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待专业人士进一步探研完善。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美术高考能最终为高校培养并输送真正有用的人才,且引起全社会更多远识之士的关注。

  

  病症一:动机不纯

  考生把取得大学文凭作为报考美术的出发点

  相信很多美术老师经常接到这种电话:“我孩子文化分很差,请你教教他,让他参加美术高考!”问家长们其目的,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这样才容易上大学啊!”

  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令人理解,但他们对大学文凭的盲目崇拜却令人忧虑:在传统观念中,进了大学就好像进了事业前途的“保险箱”的思想仍在多数家长中存在。当今社会,经济市场的繁荣首选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空有一纸文凭的人很难在社会上混出名堂。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多数是热爱艺术而做出选择的,当时美术院校招生名额很少,所以报考专业的学生复读一两年甚至三四年成为很正常的现象。正因为大浪淘沙,那个年代出来的大学生到了今天多数都成了中国美术队伍里的后起之秀,甚至成为主力军,为中国的美术事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今,美术高校大规模扩招,高考命中率比以往的或一般的文化考试高,那些文化底子薄的学生看到了“文化分录取线比普通高考的要低”的空子,也就找到了进大学的捷径:学美术。事实证明也有不少人由此走进大学校门。然而,由于参加考试的动机问题,真正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为不堪重负的压力,有的干脆就是混个“60分万岁”的过程。这些学生中有的是屈从于父母的指使,有的是同学的互相影响,但最终吃亏的是自己。有几个我曾接触过的学生主动告诉我他们面临的不尽苦恼:他们根本对美术没感觉,四年本科就耗着成为拿文凭的过场了。四年光华,在青春正茂的时期作为大学的赌注,可是一笔珍贵的血本啊!

  

  病症二:缺乏理性

  美术院校呈现泛滥趋势

  美术高校作为大学,有其深远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它的本质是培养专业人才,向社会输送致用力量。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道德的重要母地。

  然而,现在美术院校有泛滥趋势,原本有美术专业的想方设法扩招,原本没美术专业的院校绞尽脑汁申办,据说不少“本三”私立性院校也看中这个市场,随便租赁个小院子,请来几个所谓的“高级职称老师”(很多是兼职),摆开架势,不问教学大纲,计划如何,不问备课怎样,有学费即可成为高校美术专业大学生。类似的披露文章不绝于耳!

  更何况大多数美术高校对美术扩招现象缺乏理性,随波逐流,导致文化分不行就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美术高考的现象犹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不良倾向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就粉墨登场了。其中也许涉及到国家教育部门上级的政策,也或许直接体现当代中国老百姓对大学的崇拜观念,总之,它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疯狂现象,有年年“飙升”的空间余地。

  其实,多数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师对目前的高考畸形现象心知肚明,也有不少老师对这种现象持有异议,然而,有的因为可能给“学校的发展”分得可观的补贴或奖金后也就习以为常了,干脆说,麻木了,司空见惯了!

  在金钱的驱动下,美术高校营造了一片空前的“繁荣”,而良知、道德和责任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在可怜的角落!美术院校的自尊也受到严重的亵渎。

  

  病症三:考题僵化

  无法真正衡量考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

  不少院校的招生考题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改进:

  素描和色彩是几乎每个美术学校的必考科目,但是,在当今的高考模式下,不少高校为了提高转点招生的“效率”,经常出题过于简单,形成模式考试:取消了模特写生或静物写生而改成默写。这样当然省了请模特和购置静物的开销,也提高了“招生效率”,而且正中考生下怀,因为多数考生在培训班里自始至终都是不断地临摹、默写,也难怪有不少毫无艺术悟性的学生会考进大学。

  如此下来,多数考生进入了高校仍然弄不懂什么是结构、比例、透视;什么是色调、补色、环境色。比如头像素描,有的考生应试之前几乎可以把各个角度的不同性别的头像刻画得很充分(实际上是背画),而进入高校,面对一组很基础的几何体或者静物却无从下手,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如此招生模式,学生的大学生涯就有得苦吃了。因为基础差,紧凑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疲于应付!然而,有一点可以“欣慰”的是:很多家长对孩子在大学的要求也就是一张文凭而已。高校也就顺应这种现象,“高抬贵手”,让学生及格万岁,皆大欢喜。呜呼!现在一些美术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有不少用人单位说:“某某大学的学生素质怎么才这样子!”如此大学生的素质可想而知!

  可见,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高等学府,如此的模式化考试制度是导致这些学生毕业后素质偏差或就业难的间接原因,改革势在必行!

  

  病症四:缺乏规范

  大小画室群起引发系列负面问题

  由于高校招生考题的模式化,围绕美术高考的培训班和画室开始遍地开花,鱼龙混杂,良莠不分,其中不少是完全以经济为目的非正式培训班。

  有的培训班的“老师们”为了抓题,从学生一进画室,不讲理论,不抓基础而直接“灌水”,自始至终地让学生临摹、背画画常见的题材和写生角度;临考时,一下子报上个十个八个院校,“总有蒙上的时候”!即便是碰上连背画能力也差的学生,不要紧:抄袭!君不见每逢高考前夕,专业考场外兜售的袖珍型画册(剪下来后的完整画面只有邮票大小)几乎都是为了那些临阵磨枪的学生应对考试模式的。难怪有些报刊和网络上信誓旦旦地挂“百分之百上本科线”的广告语的培训班比比皆是。

  培训班的畸形教育,自然产生了大量的畸形财源。据了解,这些培训班的“老师们”投入大量时间热心于“画室建设”,长期和中学教师通为一气,按提成的方式刺激怂恿中学教师向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


美术报 考艺 00012 “把脉”美术高考 ■张向阳 2009-10-24 48256DEA008181F5482575D2000FB587 2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