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药方
有没有一些好办法可以整肃艺术教育环境并使之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笔者提出三点意见,供同仁参考。
第一:严格宏观管理与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齐头并进,监督各个高校的硬件设备及师资力量,控制招生人数及教学秩序。
美术高等教育有其特殊性,本来一个导师带十个左右的学生就够不容易了,现在有的高校一个班容纳二三十个学生很普通,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人数的盲目增加必然引起教学秩序的漏洞,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所以,教育部门应当考虑增加投入教师队伍软件建设资金的力度,因为物质生活的保障是艺术教育和创造的重要前提。当前高校扩招的原因之一是教师职业的收入和社会市场消费成巨大反差,而庞大的考生队伍自然成了各高校谁也不轻易放过的“肥肉”。所以,国家只有重视文化建设,加大力度鼓励教师出科研成果或教书育人成绩,才会对高校教学秩序向健康发展方向起到稳定作用。
组织权威机构,严格把握大学生的毕业关。可以从不同地区抽调人才形成高校毕业生质量督查组,对毕业生的履历、论文、创作等方面出台相对应政策,少数不合格学生当场给予留级,若有一定量的毕业生不符合毕业条件,限期责令专业院校整改,直至关门取缔。这样可能会增加管理上的难度,但总比表面繁荣之下的泛滥要好。
第二: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大胆放开手脚,建议让每个美术院校发挥自主权,发展各个高校的特色专业。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的国、油、版、雕等就是招牌专业,树立了中国一流美术高校的典范。在共性之中鼓励个性的发展。这样,专业不好的高校对考生自然失去吸引力,没有后劲的院校自动消亡,同时培植彰显那些优秀先进的高校,没有一定能力的学生自然也不敢随意报考,即市场自由竞争,适者生存,只有如此,才能激活各个高等院校的软件建设,改善美术高校教学环境。目前所实行的全国各省的专业统考不排除某些地区多少有些“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不阳光想法。
第三:专业考试必须考查考生造型基础,但要以创造能力为主要切入点。如真人素描写生,色彩创作或设计创作,人物或风景速写,我们把三个方向的试题综合比较就会发现其科学性:
考生进入高校学习,必须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基础。因为美术离不开点线面与色彩的语言表达,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素描方面,有人怀疑:考生即使真人写生,仍然可以不顾模特儿特征而默写。实际上这是属于考试方法的问题。建议:某一组考生画同一模特儿,评委在评分时可以根据该组模特儿的多角度照片进行把关,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对于色彩或设计创作,笔者私下认为近年来色彩默写的形式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样给考生提供想象创造的发挥余地。但仍然不够严谨,应该理解成“色彩创作”,只是近年的高考中色彩考试方法太随便,无形中为考生创造了“套画默写就可以”的条件,严格说来,高校在色彩命题创作中不仅可以对画面有题材的要求(因考虑考生涉及面不广,大多只命题类似水果、瓶罐之类的静物组合),但更可以在光源、色调及表现语言上做文章。评委评分时严格评分制度,并对创作意识较强的试卷给予首肯,那些凭默写的试卷自然得不到高分。
再者,速写考试必须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一个考生的速写能力可直接考查出他的整体观察能力,也能看出他在速写中表露的才华。假如说素描是考查造型基础,色彩是检验色彩创作意识,那么速写就是挖掘学生的才情了。从某种程度上讲,速写能力强的学生在素描、色彩科目中必定不是低能儿。目前许多院校只考素描和色彩而不考速写,明显是为提高招生效率而减少聘请模特儿等开支的不合理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