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油画

文章导航

千秋再约 画显风流

——《远航之梦——广州十三行》创作手记

  《远航之梦——广州十三行》作为岭南油画研究馆“岭南历史油画精品工程”创作的一部分,以长卷的形式开启序幕。广州作为清代前期中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曾经繁盛一时,好在当时有很多记录这些盛况及珠江三角洲景色的油画,这些画被外商带走或卖到外国,以后被称为了“外销画”。

  最早让我看到众多 “外销画”的,是在美国的佛蒙特。

  十多年前,我在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交流时,展出了几张我画广州老西关趟栊门石板街的油画,一个外国老画家颤颤巍巍走过来打招呼,随后带我去了他的画室。他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画册,上面是十八、十九世纪中国的外销画,画的都是200年前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旖旎风光。想不到在异国他乡,我能看到这么多原汁原味的岭南景象,看到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这也是欧美人士对中国遥远的记忆。

  回到广州,在当年十三行所在地——今天的荔湾区,见到档案局长,他们想与我们岭南油画研究馆合作,描摹一批当年外销画的精品,因这些画作大都流存海外,反而在它的出生地人们看之甚少,了解的也不多。但是,我不想作单纯的临摹。我始终在寻思,在构建,在约见我的千秋依旧的广州……我在穗、港、澳档案馆、图书馆遍寻老广州的记忆。一天,在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外文图书库偶尔翻开一本尘封的图书,翻见一组十九世纪中叶广州的图片时,我激动了,心跳加速,时间仿佛停止了,串起以前所见的那一页页图像,脑海渐渐清晰了起来:

  这是条泛着金光的珠江——我的母亲河,江畔十三行旗帜猎猎,江中万舸争流。晨雾渐渐散去,熹微中只见一行外国商人在城墙边熙攘的人群中穿过上岸,正用惊奇的目光看着身边的一切,旁边有准备带路的后生、挑夫,还有引路的买办正带他们坐上轿,走过长长的有着美丽庭园的石板街,走向行商在广州河南海幢寺湖畔建起的豪华庭院洋房……那里外厅有茶叶贸易,内厅有官人与外商交流;最里厅应是显赫一时富甲天下的行商首领伍秉鉴、卢恒观在接见外商……

  当脑海中这些图像浮现,我兴奋莫名,赶紧用笔画下它们的轮廓,生怕这闪念从身边溜走。

  我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构思:既是室内,也应该有些当年屋内洽谈的情景,那应该会是一个店铺内景,有茶房在斟茶,也有的端出茶来招呼八方来客。茶楼里坐着各式人等,有粤剧红伶伴奏,也有中外客商看货版交易。透过室内看出去,那应是当年布满商铺的街巷,人群摩肩接踵来来往往,轿夫在前面走过,街上有羊城小吃。想来当年最著名的街道,应是很多外销画都画过的“同文街”,我把它安排在我的油画长卷中:街上是比邻相接的商铺,街上挂满的各式彩旗正迎风起舞。转过街角,又到了另一边的临街商铺,而上面有人从窗口叫卖,也有人在商铺看货。走出去是另一幢金壁辉煌的行商公馆,下面是一个小码头,泊满了船只——那时广州可以说是一座水城,四处被水环绕,周围都有可以上落货物的码头。码头边上一些小石桥连接着起伏的小街巷,在夕阳的笼罩下,“虾仔!吃饭罗”、“鸡公榄!”的叫声、卖声此起彼伏。渐渐远去的是广州当年的海上门户黄埔古港,很多大船只都是停泊于此,然后水手换小艇入广州城的。在古港后面,我隐约画了广州当年的城廓,还可见高高的五层楼、光塔、六榕塔,收尾处我回到环绕广州的珠江上,那是珠江的入海口,万船竞发,载满货物的商船乘着春秋季候风,从清代中国中外文化、经济贸易中心的广州十三行驶向世界……

  我沉缅在广州曾经辉煌的过去,有好几次画草图,想到兴奋处竟彻夜难眠,只好游走在空旷寂静的老广州城区街巷,像个精灵听着石板街的踏踏脚步声,穿过骑楼看着古老的铺面,有的还靠着破旧的大板车,蒙蒙胧胧,似是非是;一德路鱼栏弥漫着的咸鱼海腥味更像是前世的广州,我感受着此时广州的气息,寻找这个城市曾经的记忆。

  我有时很庆幸我学会了绘画,可以在颜色涂抹中把我对这个城市的想象与热爱还有怀想诉诸笔端。我力图在我笔下的人物能画出他们当年的气质,营造当年的氤氲,再现当年的繁华。


美术报 油画 00007 千秋再约 画显风流 ■陈铿 2009-12-12 48256DEA008181F54825768600116AAD[] 2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