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升华
——樊萍的花鸟画 ○王镛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樊萍女士,生长于陶瓷之乡淄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女。她不仅是出色的陶艺家,而且是有名的花鸟画家和优秀的教师。她长期从事花鸟画、装饰画教学,还出版过《中国花鸟画技法》(2003)、《国画名家樊萍花卉艺术》(2005)等专著。
樊萍的花鸟画著作系统梳理了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沿革、工具、材料、基本技法、临摹、写生、创作、题款、钤印等等,并总结了她自己多年花鸟画教学和创作的经验。她对花卉的分类及其结构、形态的分析尤为细致,与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的花卉分类一脉相承。她的花鸟画创作已从技法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追求一种“诗性的升华”。在《国画名家樊萍花卉艺术》一书中,她在该书《自序》中也曾申明:“我以为用中国的形式来表现花卉,也在一个‘雅’和‘韵’上,当然其本质特征,仍是一种诗性的升华。”
樊萍精通中国花鸟画史、画论,能够从理论的高度把握中国花鸟画的精髓——诗性和意境,她的花鸟画创作又从实践的角度继承了中国花鸟画表现诗性、意境的传统。正如评论家朱铭所说:“她善于把握画面的意境,也就是总体的调子,追求着一种恬静悠远、深邃含蓄的味道。”(《净境》)这种恬静悠远、深邃含蓄的味道就是诗性或诗意。她的作品《和平万岁》、《绿荫》、《葵花群鹅图》、《岁老根弥壮》、《榕树绿叶隐歌鸟》、《春天》等,从立意、构图到笔墨、色彩,无不体现出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的清新的诗意,题款也增加了新颖的诗意的联想。
诗性集中表现了艺术家的个性。樊萍的花鸟画创作拓宽了传统花鸟画的题材领域,她的花鸟画不限于梅兰竹菊、荷花、牡丹、石榴、葡萄、芭蕉等传统题材,而且把葵花、玉米、高粱、苹果、茄子、辣椒等农作物和蔬果都列为描绘对象。在她的画面上呈现古今杂陈、中外交汇的异彩,既有传统花鸟画的清雅的“文气”,民间乡土生活的朴野的“土气”,又有外来花卉新品种的奇丽的“洋气”。樊萍的花鸟画技法,明显地把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笔墨与西方绘画的明暗光影融合在一起。中西融合本来是现代中国花鸟画革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她曾经到新西兰、瑞典、法国等地讲学或交流,开阔了艺术眼界。她对西方绘画特别是静物画非常关注,也经常使用一些色泽纯正丰富的进口水彩颜料。在她的花鸟画笔墨中,融合了西方绘画的明暗、光影、质感、色彩和空间层次的表现,整体上又保持着中国画的格调气韵。其笔墨功底相当深厚,擅长工笔和写意,尤其擅长白描花卉和半工半写的小写意花鸟。可以说,樊萍的花鸟画以她独特的个性和优势表现了诗性的升华。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