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型 与书法形式美
□徐光普
□徐光普
汉字素有方块字之称,这基于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字体呈方形或近于方形。汉字的方块造型,是书法艺术赖以形成和存在的基本形式要素。可以说,整个书法的世界几乎就是汉字的世界,一切标音文字都被摒弃于其外,其关键的原因是中国人在形成文字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方”的概念即空间概念。汉字的每道刻画都事先存在着构成空间方块的四个点,形成一个虚的空间外框,它反映了作为空间造型最重要的“方”的意识(陈振濂《书法美学》)。这种“方”的空间观,作为朴素的书法形式审美理念,是汉字进入艺术圈的重要前提。
古语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清代纪晓岚在他的圆池砚上所刻铭言“池中规,砚中矩,智欲圆而行欲方”,进一步界定了方与圆的表现方式。显然,以方块汉字为造型基础的书法应以方为本、以圆为用。稳定的方块造型把书法线条约束在一种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之中,使它不至于因其放任自流而坠入纯表现的末流中去。反之,方框中线条无论如何变化,都应以尊重这个虚的空间框框为前提,否则,一旦秩序被破坏,书法中的美则无法存身。转用闻一多先生对诗歌的比喻,书法其实也是“戴着镣铐跳舞”,其方块造型则是“有余地的固定格式”,是书法线条表现的舞台。线条一旦解开了镣铐,脱离了舞台,书写就无艺术可言了。
汉字造型的限制与书法线条的变化是书法创作中两个互相冲突又互相依存的矛盾方面,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是书法艺术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不管写什么字体,也不管追求和发展什么风格,都需要为书法造型确立一个方的形象,让线条在虚的外框中尽情表现,展示出书法的空间美和变化美。历代经典书法作品,无不是在尊重汉字造型的前提下,把造型之方整与线条之变化巧妙融合,表现出典雅大方、仪态丰富的审美效果。如《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结字,通过黑白、虚实、开合、主次、争让等空间关系的处理,在整饬的方块造型中极尽变化之美,同时,线条运动形态的俯仰多姿,又反衬出书法造型的方正之美;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系情动而书,非刻意而就,因而纵笔豪放、气势磅礴,但通篇遵循着方正的造型规律进行书写,足见作者对书法方块造型的情有独钟。
汉字的方块造型是书法的基本审美形式,书法造型的方正之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内涵,这应成为书法人的共识。当代书法作品存在较多的雅俗不能共赏的现象,与书法造型的处理不当有很大关系。一些青年书法爱好者,写出的字奇形怪状,名曰出新,其实既不好看也不耐看;少数论书法的书,把汉字全框在圆圈里,教人以圆形把握字形,或者根据少数汉字字形接近三角形、梯形、菱形等特征,以汉字的不同形态把握字形,都背离了汉字结构造型的基本规律;有些书家作品,从线条表现上尽管有一定功力,由于忽视了方块造型这一基本审美形式的存在,未处理好艺术表现与造型限制的关系,导致字形不美,使书法的艺术效果大打折扣。这是部分书家作品不能得到大众认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