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6版:评论

书法乱弹

□魏春雷

  概念要分清,目标要明确。“选上展览”和“学好书法”是两个概念。展览就是考试,考试就要打分,对考试而言,高分是硬道理。参加学历教育的考试而大谈只为了学知识不在乎学历,不是虚伪就是糊涂。为了选上展览,作为学习的一个阶段,不妨追求短期效益,可以允许“高分低能”。书法水平的提高是系统工程,指望三两年提高到什么程度,是不可能的,但同样的时间,完全可以写出比较精彩的作品。参展作品的创作是“为人”的,书法水平的提高是“为己”的。脚踏实地的进取,并不妨碍志向的高远。

  提书法老是说二王二王,二王笔法最丰富,境界最高等等。窃以为二王固是大家,其作品迄今为止是书法艺术最完美的文本,标识着书法审美的高度。但二王的东西绝对不是书法的全部。不写二王,只写二王以后的书家,一样成气候,而一心学二王,也可以学得平庸,古往今来,大有其人。而只学篆隶,一辈子不写二王,于篆隶书本身其实也谈不到损失。一个写诗的人,一辈子没读过一首李白、杜甫的诗,当然是遗憾,但对其学习而言,并不会动摇根本。

  子曰:“术业有专攻,”真至理名言。如今动辄提书外功,“外科”修养云云,实在是让人无语。“时代不同了”,“一切皆有可能”。如今,画画的、写作的、唱歌的,搞企业的、当官的等等,纷纷动手,玩起了书法。喜欢书法,是好事,拿出的东西真是业余也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拿自己的东西过于当回事,老拿什么修养说事儿。名人、作家手札展之类,试图踵武古贤,展示书卷气,其初衷自是无可厚非。但毋庸讳言,展览里面可看的几件,无不是有一定写字基础的。书卷气是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连家伙什儿还摆弄不利索,却追求气息,勇气着实可嘉,仅此而已。书法之美对一般人而言,要有“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感性认识,才能有望对作品有个基本的鉴赏能力感受尚成问题,遑论表达!气息之于作品,如刀的锋利与刀本身,技术不过关,过于强调对气息的追求,必至无从下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美术圈里书法最好,跟画画的比唱歌,跟举重的比跳高,总之一句话,除了写字不行,啥都行,“行”自然可疑,“不行”倒是真的。

  所谓“展厅效应”,归根结底,应该是“评审效应”——既然“评出什么展什么”,那么“怎么评就怎么写”也就顺理成章了,展厅何辜!现代化美术馆、博物馆,展示今人的巨作,而黄宾虹、齐白石的东西多数四尺左右,在展厅里并不觉其小。简单地以幅面大小来做文章,多大是大?其结果,难免走向吉尼斯。——都说大眼睛好看,那也要看多大。

  艺术家也是人,所以,首先得拿自己当“人”,然后才好追求别的什么——而人,起码要穿衣吃饭的。生活,是最高的艺术。如果连生活本身都经营不善,作为艺术家,总是不到火候。

  搞艺术的人,当然要讲究“生活”,但首先是要“生存”。“生存”的问题解决不好,“生活”的质量可想而知。所以,我更服膺张大千、齐白石,而不是徐文长、蒲作英,不是艺术本身的问题。

  对附庸风雅的人,我是举双手欢迎的,起码人家拿艺术当回事,尽管可能是表面的。附庸风雅的人多了,艺术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事情是这样的,你习惯装出什么样子,往往你就真的成为什么样子。勇敢地亲近风雅的附庸风雅者,祝福你们!


美术报 评论 00036 书法乱弹 2010-02-20 nw.D1000FFN_20100220_3-00036 2 2010年02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