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6版:评论

来楚生、安多民、叶青峰肖形印之论

□方红学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其实就是一方肖形印,印面图案设计富有动感,气势非凡。

  肖形印始于商、西周、春秋而盛行于战国和两汉,“印宗秦汉”主要指文字印,实质上,汉代肖形印也是一个异常丰富的宝库。自汉之后,肖形印一直徘徊于低谷,明清之后又兴起。明清时期是篆刻史中发展的第二次高峰,就肖形印来说,仍然低迷。直到当代才得到繁荣和发展,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来楚生是当代肖形印复兴的关键人物,凭借着在书画上的造诣,吸收传统精华,大胆革新,他的肖形印形神佳妙、灵动自然,在刀法和布局上革故鼎新,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意,无疑已是历史丰碑。来楚生的肖形印正是虔诚地不断向传统精华学习,来氏曾说过:“我的肖形印与别人的是有些不同,要说经验,我只有两条,一曰向汉砖学习,二曰概括。”可见汉画砖石古拙质朴的韵味直接影响到他的作品风格的形成。他对殷商金文中带有强烈的象形性质、近于图案字形的巧妙借鉴,对其后期作品简练概括、气韵高古起到不容忽视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作品中不露痕迹的表现,到耳顺之年艺术突飞猛进,古稀前后肖形印更是朴质老辣,雄劲苍古,把篆刻艺术提高到一个炉火纯青、臻于完善的境界。其肖形印融汉画像、古肖形印为一炉,在印坛上冠绝古今,无出其右。他刻的肖形印用刀爽辣有金石之韵味,生肖、佛像、人像、花卉、草虫等无所不刻,以刀代笔,神态毕具,是集书法、国画、篆刻为一体的亦书亦画印作,印面线条苍苍茫茫,斑斑剥剥,厚实中见灵性,茂朴中有天趣,其风格直追战国秦汉,引领今时印坛肖形印创作潮流,开创了一代印风。

  如今肖形印创作蔚为大观,入印题材更加广泛,突破前人窠臼,有的甚至越出篆刻本体藩篱,借鉴版画、邮票和木刻等形式,由此而引发了某种意义上的变革。

  安多民和叶青峰两位是当今肖形印创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篆刻家。二人肖形创作,不约而同地将肖形印摆在比文字印更重要的位置。虽然表现方式不一样,但存在某种默契关系。

  安多民文字印创作相对肖形印来说,明显地处于劣势,因而文字印中所要求的章法、刀法、篆法以及线条等技法要求缺乏必要的锤炼。

  如果说来楚生肖形印技法要求相当到位,并且能在创作中与文字实现任意组合,构建完美形式,安多民的肖形印创作中是不具备的。相对来说,文质有余,刚健不足,书生气多一些,刀法也温和一些,在疏密关系处理以及图形抽象演绎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肖形印应该进行抽象凝化,进行题意概括,简而言之,即是“以简代繁”、“化繁为简”,做到以意传神的目的,不能过多写实。但安多民肖形入印题材无疑值得称道,非常丰富,发掘了很多民间资源。作为一名篆刻家来说,技法上的薄弱和缺失无疑是最致命的,由此带来很多不足,无法形成由独特刀法、章法进行形式构建所表现出的韵味,有一种无可避免的浅薄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将肖形印摆在重要位置固然很好,也不能忽视文字技法的锤炼。

  从总体上看,安多民肖形印题材很多以单个形式出现,叶青峰肖形印创作多为组合形式,如常见的飞天和八仙等,通过强化对比因素而使印面表现形式更加丰富,造型上避虚就实。

  形式构建是叶青峰肖形创作的首选,构成上有意眩目,需要细心分辨才可察其端倪,强化线条粗细、方圆对比,甚至到了极致,由此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前贤拉开了很大距离。

  与安多民相比,叶青峰文字创作在技法上更加成熟,不管是早期还是近期文字印,在借鉴肖形印方面有一些成功之处,发挥了“图案化辅助构成”功能。

  近期文字印创作,创作手法上和肖形如出一辙,在点、线、面组合构建上也极为眩目,在肖形中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尝试,展现了“现代情趣美”,但在文字印中,却显得无度,破坏了视觉审美均衡,如何实现顺利“嫁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结合二人创作来看,分别代表了创作的两极,安多民因文字印技法薄弱带来不足,叶青峰恰恰经营有些过火,如何实现理性范围内的创造,则为当代印坛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


美术报 评论 00036 来楚生、安多民、叶青峰肖形印之论 2010-02-20 nw.D1000FFN_20100220_4-00036 2 2010年02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