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术馆藏陈家泠《西湖十景》图集·序
■浙江美术馆馆长 马锋辉
陈家泠先生画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同时他向浙江美术馆捐赠了专门为馆藏而创作的系列作品《西湖十景》。
在西湖边建一座美术馆,是黄宾虹、林风眠等老一辈美术家的梦想和希望,社会各界也都寄予其热切的期望。浙江美术馆建设伊始,即得到了美术家们格外的关注、关爱。陈家泠先生就曾和我等同仁一起探讨:作为一位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美术家,如何为浙江美术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借此回报家乡。《西湖十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
“西湖十景”之称始于南宋时期,包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它们或绕湖分布,或位居湖中,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堪称西湖胜景精华。由于其特殊的影响力和代表性,要画好并不容易。陈家泠先生选择“西湖十景”作为画题,并要作为自己的代表作品在美术馆留存,是需要勇气的。
陈家泠先生21岁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先主修人物,后涉及山水、花鸟。美院传统悠久的历史气息和西湖风景秀美的自然气息,给予他双重的艺术熏陶。一直以来,他坚持一种体悟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顺应时代、勇于创新,在艺术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语言。陈家泠先生借 “西湖十景”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母校、对美术界前辈的眷恋之情,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他数十年艺术探索历程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他是一位喜欢面对挑战的艺术家,“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不到最后时刻,不出精品”是他的口头禅。《西湖十景》的成功创作,再次证明这个道理。
陈家泠先生为了《西湖十景》的创作,数十趟往返于沪杭,季节更替之际必来,季节分明时节更来。为画“平湖秋月”,某一秋夜他在朋友的陪同下,竟从苏堤步行至断桥。行到孤山附近,被一群中国美术学院秉烛夜游的学子认出,新老校友欢聚一起,签名拍照、笑语连篇,好不开心。这个美好的秋夜,令他记忆犹新。月光和平如心境的西湖,使他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快乐、青春的美好和艺术的永恒。我们不难从他的水墨巨制《平湖秋月》中领略到这种心境。
当我们面对陈家泠先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全新的笔墨形式诠释古老的“西湖十景”时,不由得想起“常古常新”的俗语。他的艺术以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和形式创新而获得社会认可,作品创作不仅仅有着笔墨的积累和形式语言的探索,更有着精神的超越与理念的灵变。无论何种物象,何种景致,在他的心目中都是形式和情感的存在,他表现的不是物象本身,而是山水非山水,花鸟非花鸟的画境,既有融合贯通,又有相得益彰。
陈家泠先生的《西湖十景》以其与众不同的睿智、精巧和优雅表达出一种意境澄明而别致的现代美感。《西湖十景》为古老的西湖,为崭新的时代,为浙江美术馆增添了用文字无法叙述的可观内容。
祝愿“西湖十景”天长地久,祝愿陈家泠先生生命和艺术之树长青。
2010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