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情怀的自然再现
中国美丽乡村采风行 ——著名画家走进安吉
![]() |
今年6月25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0周年纪念日,作为浙报集团“传媒文化周”活动之一,6月24日,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中共安吉县委宣传部、美术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国美丽乡村采风行——著名画家走进安吉”活动,在吴昌硕的故里浙江安吉举行。
文化符号:自然人居与文化活动相契
“安吉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正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陆熙所说,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县”,安吉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属最佳人居环境。中国大竹海、白茶谷、九龙峡、芙蓉谷……这些自然风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安吉的山坡低,文化公共场所很多,还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就形成了美丽乡村的特色,也是安吉人的智慧。
美景宜人,文化之风吹动四方。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共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海珍介绍道,2000年,安吉荣获了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称号。继承吴昌硕大师遗风的民间书画,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而生的风光摄影,以日常竹制生活工具为演奏乐器、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打击乐《竹乐》,都是蜚声海内外的安吉民间艺术精粹。
如何在这些自然生态中,寻找到最具江南特色的自然人居?这是安吉正在着力建设的文化符号。采风活动中,艺术家们参观了安吉生态民居,了解了中国农村最大的节能减排推广项目。“归于尘土”的生态农居,让画家们大饱眼福。“太美了,生活与创作,如果能这样结合起来,真是一件幸福的事!”84岁高龄的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顾问、著名书画家钱大礼不由地感叹起来。乡村湿地、全省第一个农民网球场、故里炊烟异地养老基地、移栽的梅树……安吉经济开发区横山坞村多元的生态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为画家们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素材和审美视角。
即景写生:人文情怀与日常生活交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正如著名画家吴山明特地为此次活动书写的书法作品所示,美丽乡村,人景交融。浓厚的人文气息,早已在山间溪水之中,浸润、流转。而在画家们心中,乡村最美妙的瞬间,最质朴的语言,也在笔墨之中,流淌、定格。
“安吉人喜欢种盆栽,而盆栽也是文人最喜欢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受西方的氛围影响很大,但在安吉,在美丽乡间,还有这样的人文气息和传统的文人情怀,是很难得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海钟动情地说道。《苍龙欲出》是他笔下安吉人闲适生活的缩影,而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群艺馆副研究员金心明的看法与林海钟相同。只见好养盆栽的人们,在竹子遍地的自家院子里,浇花、晒衣,仅这些家常动作,就是点睛之笔。所谓《有竹居》,正为此意。“安吉到处种着竹子,这说明这里的人对居住环境有向往,而居住环境又对自身文化有要求,有一种文化理想在里面,这在山水画里,也是特别强调的。”金心明说。
亭台两三座,盆栽四五只,还有星星点点的花朵翘首其间。当天笔会的所在地,正是一个安吉人自己打造的院子。而随着笔会的进行,一场午后阵雨,瓢泼而来。“坐听檐雨声声粗”,这不正是吴昌硕笔下风情乡间最真实的写照吗?
陈仲芳《独占人间第一香》、何士扬《安吉人家》、张伟平《古木院森》、丁茂鲁《竹林放牧》、李桐《安吉高士图》、王平《万年青》……画家们用艺术的视角,画下了美丽乡村最真实的生活。而钱大礼更是连作三张,杨梅、荔枝、桃子、白菜、胡萝卜……钱老对安吉的蔬果情有独钟,边画还边向旁人询问安吉的杨梅叫什么名字。而在参与笔会的画家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章利国是特殊的一位,他本身就是安吉人,对于故乡的情意更是与人不同。记者看到,大部分画家快完成作品了,可章利国的画纸上,还什么都没有。只见,他构思良久,才慢慢落笔画起了一只可爱的松鼠。“松鼠的细小,松树的粗犷,是一种对比,我希望画一些吉祥的事物,比如灵芝草、竹叶、松鼠,表达我对家乡的祝福,希望父老乡亲生活更美好。”
“高瞻远瞩”、“山高水长”、“美意延年”、“紫气东来”、“平安吉祥”、“竹韵”……意犹未尽的画家们,随后又挥毫写下了对安吉最诚挚的祝愿。笔会最后,画家们共同合作了一幅作品《惠风和畅》,笔墨之中,寄予了艺术家对美丽乡村的浓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