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0版:画家

壮哉大美 ——刘万年的西藏山水画

■周韶华

  西藏山水从来不曾为中国古代画家摄入画面,除开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外,是否因为这片过于萧条荒寒的土地上的自然景观与古代人的审美理想相去甚远呢?当今人描绘西藏山水的时候,无法从传统绘画艺术的宝库中找到可资仿效的范例。青年画家刘万年就面临着这样的困难。他的选择使他失去了传统的可靠的凭据。这不仅仅是因为运用传统的技法去描摹陌生的西藏自然景观,可能似是而非。问题在于,传统的程式与秩序,由于历史过于悠久的缘故,太古典、太地道了,不可能使现代人笔下的西藏山水有所归依。

  因此,可以说刘万年所独创的西藏山水画不是开始于传统,而是开始于西藏自然山水对他艺术心灵深刻的启迪。他的艺术创造真正是不师古人师造化的产物。

  我是比较喜欢刘万年的西藏山水画的。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大部分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常看常新。

  刘万年西藏山水画有何特色呢?我以为其特色首先在于它的大、满、静。

  这大是构图的宏大,气派的宏大。它一方面客观地再现了高原天地之大的自然特征,同时也是艺术家胸中浩气与豪情的写照。刘万年的山水画大多画得很满,但与传统“全境山水”和“满”是不尽相同的。“全境山水”往往采用散点透视凝集千岩万壑于一幅之中,因构图的繁密而显得满。但刘万年的山水画满而不塞、满而空灵。因为从局部到整体的艺术处理,往往虚实有致、富于机巧。刘万年的山水画好像是不留空白的,虽然其中也常见面积不大而显露画纸本色的空白,但这空白却有明确的状物目的,或为水,或为云,或为天空。这与传统绘画中的空白是不相同的。传统绘画中的空白有的具有状物意义,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作为一种极其抽象的底色,起着天然的衬托作用。大约这种“空白即物”的艺术处理,也是刘万年山水画满而不失空灵的一个因素。刘万年山水画往往显得宁静安详,充满了高原所特有的悠游不迫的牧歌情调。从形式上来讲:这静体现在画面中的点、线、块、面的穿插交织,既富于旋律,又井然有序。

  刘万年的西藏山水画应该算作写实的一路作品。在他的山水画中,没有历历俱足,甚谨甚细的描绘。刘万年善于从大的格局上把握西藏自然山水,从西藏山水的具体的局部特征中提炼可塑的形式元素,按照艺术构成的规律加以精心组合。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艺术辩证法得心应手的灵活运用。在刘万年的山水画中常见大山园泽岿然而云雾淡运飘渺,寺庙端庄肃穆而人物性灵生动活泼。这几种主要的景观,其外在形式已经各尽其妙,在画面中的布置搭配又有虚实、奇正、刚柔、大小、远近诸多变化,纹理自然,姿态横生。刘万年的山水画虽以写实为本,但不留滞于物,他总是画得很洒脱、很抒情,绝少有人工做作的痕迹。看他的画,你所感受到的是令人陶醉的自然之美,艺术家的豪情与柔情。别无多余的碍眼的形式技巧的堆砌。

  刘国松先生称刘万年的西藏山水画是西藏的“画中传奇”,认为突破了传统的束缚。这应该说是对刘万年独特艺术创造的很高、很切实的评价。我亦有同感。

  刘万年当年远走西藏,原为生计所迫。他是不曾料到命运之神将他牵引至这片土地,是要让他创造今天的奇迹。多少年来,西藏的山水哺育了那日益壮大的生命,净化了他那也曾蒙垢的心灵,同时也培植了他艺术的大树。他是不忍、不愿,也实在不能离开这片维系生命之根的伟大土地。他为西藏自然山水美的魅力所倾倒,他心摇魄荡而不能自已。他斩断“尘缘”,清除杂念,让全身心涵泳于西藏山水的怀抱之中。他马不停蹄、风雨兼程,他殚思竭虑,呕心沥血。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万年终于成功地创造了他独树一帜的西藏山水画。

  近年来,刘万年创作了近百幅作品。前不久在台北举行个展,获得圆满成功,受到海外画坛的高度重视。现在又由河南美术出版社来为他出画集,真正可喜可贺。

  刘万年正当英年,如日中天,前途未可限量。我预祝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美术报 画家 00060 壮哉大美 ——刘万年的西藏山水画 2010-07-10 nw.D1000FFN_20100710_15-00060 2 2010年07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