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展事

贴近文脉薪火相传

——记中国国家画院2009龙瑞工作室山水画高研班

  贴近文脉薪火相传——记中国国家画院2009龙瑞工作室山水画高研班 □张桐瑀

  随着“欧风美雨”的东渐和社会经世致用的双重作用,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画被迫用单一化现实性与写实性的权宜之计来缓解社会性生存压力,以应对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全面瓦解。在此种创作语境中,美术作品中景物的真实性、造型的准确性、以及“惟妙惟肖”的品评标准,成了现实性、写实性的注脚,中国画笔墨本体受到了遮蔽。时下许多国画作品,画法之奇特、手法之奇怪、效果之奇绝,可谓超越前贤;但就是少了些笔墨韵味的耐品性,作品成了一次性消费品,很难让观众“反复利用”,欣赏不已。

  中国国家画院2009龙瑞工作室山水画高研班就是鉴于画坛现状,旨在通过诸学员们的努力,把中国山水画创作走向回归到以民族文化为主体、以笔墨为本位,探求中国画本体,按中国画发展规律去创作与创新的正确道路上。

  基于此种识见,全体学员们努力从书法中寻找笔法根据,将正确的笔法与画法纳入到中国山水画结构造型中和结构训练中。他们以精临为主线,辅以毛笔草临和硬笔速写,再通过强化记忆,使自己务必寻绎出正确的造型手法和规律,改变以往用西方绘画造型代替中国画造型的错误认识,用中国画固有的造型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基础。经过反复临习与钻研,全体学员对何为中国画传统有了深入的体悟,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表现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把握能力。

  为了激活传统表现语汇,从自然中印证笔墨,将传统笔墨法式和画家内心感受相贯通,能自由地运用中国山水画笔墨语汇进行写生与创作。全体学员在深入掌握中国山水画传统精髓后,多次进行实地写生。从自然山川中获取某种提示和灵感,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互渗互济中,提升自己的对景写生能力。他们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大量写生实践中,既要解决笔墨的现实应用,也要解决主观感受的画面转换;既要在现实物象中发掘形式意图,也要在自然景物中寻求意境的营构,真正做到了在写生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了创作能力。全体学员们明白,实地写生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写生这一环节,解决笔墨和传统的关系,解决笔墨和自然的关系,解决笔墨和创作的关系,并从这一过程中,寻找自己在创作上的独特表达方式,为确立自我画风打下基础。

  作为中国画家,学员们很清楚中国画笔墨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不是抽空了“意味”的形式花样。此种“意味”十分重要,它是构成中国画笔墨韵味的重要环节。中国画围绕笔墨这个因子,会生化出和绘画相关的其他构成因素,从用笔的抑扬顿挫、用墨的干湿浓淡,到笔墨的黑白、虚实、疏密,再到画面意境与境界的营造,变化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微妙,最终幻化出一幅既合乎规律性、又合乎目的性的美丽图画。

  我们从全体学员们的艺术实践中和他们的作品中,已能感受到笔墨语汇在其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令人欣喜和高兴的。因为学员们在一年的学习中,真正抓住了中国画的要害和根本,并在此基础上画出了有自己风貌的作品,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近年来,有许多画家、学者开始从传统内源、笔墨语汇中探究中国画发展的可能性,重视传统经典的重新阐释和利用,并努力将其转化为自我创新的动力,转化为建设中国画当代形态的能力,这和“立足传统、多出人才、多出精品”的时代召唤是不谋而合的,中国画发展的希望也就在于此。我们更希望全体学员们在今后的中国画创作道路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画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用优秀的作品去鼓舞广大观众,成为中国画发展的推动者。


美术报 展事 00020 贴近文脉薪火相传 2010-07-10 nw.D1000FFN_20100710_23-00020 2 2010年07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