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艺苑

文章导航

竭诚凝思画江南

——张正忠和他的田园山水

  

  与张正忠的相识有点令我意外:某日,突然收到他寄自海门的来信,他说读了我的两本论画著作很是倾慕,想与我认识讨教。过去我也曾收到过几封类似的来信,一般地我也就是客气地回封信而已。但张正忠随信又寄来上面印着他的田园山水画的小画册,画虽小,但我觉得不俗,于是便与他通了电话。张正忠竭诚邀我赴海门观画,不日他就亲自登门来接我。于是,我便怀着一种陌生的心情,与他一起到了海门画院,看了他在那儿偌大的一个作品陈列室。

  看了他的陈列室和作品,说实话,我有点惊讶。张正忠作为海门画院的院长,无疑是海门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他的田园山水画意境清新幽深,笔墨端凝秀雅,尤其是《芦园晓雾》、《白露暖风》、《小园清气》等作,适如古画论中所称:“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弥新,”有一股魅人的风韵溢出画外。由此我想到以往江苏画派大致有两路作风:一路是傅抱石和亚明,笔致注重豁露情性,笔端里蕴含着苍莽气息;另一路则是钱松喦、宋文治和魏紫熙,画面经营较为精致,气格清新。张正忠的田园山水意蕴显然略近于后者,明显可见江苏新山水画的流风余韵,并且看得出来他的画也是在着意经营一片江南秀色。画面讲究经营也未必不好,像老杜作诗那样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苦学派大师李可染就很推崇;再有,像白雪石作画也是着意经营的,有不少人就很喜欢那种精心表现的秀色。说起画面秀色可餐的白雪石,张正忠说他也非常地欣赏。可见,画家性之所好,于画风必有所影响。张正忠以前曾师承潘天寿的入室弟子高冠华,高的画风颇得潘的大气,亦擅于经营画面,唯用笔略显矜持。这师承的潜在影响,也明显可从张正忠的画中窥见。当然,在师承取法的影响之外,张正忠还在他的田园山水中融入了他自己的实践苦功和创作悟性,这对他的面貌形成来说是更为重要的。

  当日张正忠与我说起他打算到上海开画展,问我在哪儿开合适?我说,在朵云轩开可能有商业效果,而在上海中国画院开更有学术意义。他决定去上海中国画院开,心中却又不免忐忑。我劝他不必过虑,因他的画并不输给某些画院画师。画展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韩硕、张雷平等不少画师都认真看了他的画,颇有好评,上海电视台和北京《美术》杂志都对画展作了详尽报道。

  张正忠是位倾心凝思作画的画家,他平日对写生、构思都有周详的计划,在诗文、书法上也孜孜以求,还不断地关注画理探索,寻师访友。近日他因事到上海,又特意来看我,与我一起探讨画风的发展变革。谈话间,他取出一本论文集《探寻中国画的奥秘》,感慨地说:“我这次出来随身就带着你这本书,平时有空隙就读一下。怎样既匠意经营而又在画上消弥刻意的痕迹,能让下意识的逸气自如地融入画面,是我最近时常考虑的课题。”我没有想到自己数年前出版的论文集,竟会被他如此认真地阅读。我除了感动,更是感到鞭策!这些年,尽管自己对于画理又有了更深入的想法,却因种种原因而总是疏于动笔。而我又是多么地希望:会有更多像张正忠那样对画理探索感兴趣的画家出现!

  张正忠早年曾研习过版画,还专门赴京、沪、宁、杭等地寻访过名师。这使我一下省悟他在画面经营方面的魅力所在。版画意趣对于中国画笔墨的滋润影响,最早在陈洪绶、八大这样的大家身上就有体现。在近现代中国画家中,早年曾染指版画而后声名显赫的,也颇不乏人。即便是像油画大师梵高、赵无极,其所作每每为中国画创新者所关注,乃至像张大千和陆俨少皆曾关注过赵无极,而梵高和赵无极也曾染指过版画。以此我认为张正忠蕴含的版画修养,为他的田园山水在构思经营意境方面打下了厚实的底气,这一经营的底气,将会长远地作用于他的中国画创作。因此,在画面意境经营构思方面,缺乏版画修养的画家可能就会逊他一筹。诚然,版画与中国画笔墨在意趣上也不可能全然等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原来搞版画后来转画中国画的不少人,虽也能以画名世,但真正在笔墨精神上能被认可的却只有李可染、石鲁和赖少其等寥寥几位。好在张正忠曾从高冠华、陆一飞入手学过传统的笔墨,又从小痴迷于勤练书法,而现在又深入钻研传统精神理法所在。如果说,“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老话可以说明张正忠的过去,那么毫无疑问,这句话也同样会说明他的将来。

  以张正忠的学识、悟性和超人毅力,我觉得他的田园山水前景光鲜,值得我们期待。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艺苑 00027 竭诚凝思画江南 2010-07-31 nw.D1000FFN_20100731_4-00027 2 2010年07月31日 星期六